食指《热爱生命》的教学解读

时间:2022-04-26 19:01: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食指《热爱生命》的教学解读

作者:周俐利

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20



周俐利

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中,关于诗词类的作品布局如下:高一语文的必修2的第二单元是诗歌单元。本单元所选诗歌不是古典诗词,都是五四以后的新诗。第二单元的诗歌可以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基本阅读和拓展阅读。其中基本阅读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毛泽东词两首,分别是《沁园春·长沙》和《忆秦娥·娄山关》第二部分是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7年)、食指的《热爱生命》(1979年)、舒婷的《双桅船》。食指的《热爱生命》位于第四首。第三部分是外国诗歌四首。外国诗歌的翻译和介绍,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诗国之门。本单元的拓展阅读分为两部分:中国现代诗歌四和歌词四首。

在本单元第二部分的五首诗之中,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食指的《热爱生命》采用了古典诗词的格式和现代诗歌内容结合的方式。虽然都是现代诗歌,五首诗的年代也不尽相同。食指的《热爱生命》写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人的心声,并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笔者选择这篇课文,在于它工整的诗歌格式和韵律,更在于它蕴含的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内涵。

.教材价值发现,郭路生的诗填补了特殊时期文学空白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可是提起中国的诗歌,我们先想到的往往是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朝的柳永苏轼李清照,近代的徐志摩闻一多毛泽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文革动乱十年,除了毛主席语录以外,其他有生命力的文学只能作为暗流涌动,但是历史是公平的。被称为一代诗魂的郭路生以他高超的文学才华和知识分子的傲骨和良知填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特殊时期的空白,为这一时期添了浓重色彩的一笔。对后来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正视历史, 是教材的进步。《热爱生命》不能和《相信未来》割裂。作者在疯狂的特殊年代,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写下了知识分子离开北京的真实感受,看透了那个时代的荒诞,鼓舞着无数青年人。这样的作品比之大唐盛世百花齐放时的诗歌更有意义,有如雪中送炭。仅仅凭着《相信未来》一诗,食指(即郭路生)名满天下。他的诗在当时的青年中间秘密流传甚广。无论是在山西、陕北,还是在云南、在海南岛、在北大荒……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秘密传抄食指的待。后来成名的诗人北岛在法国回答记者提问,回忆说他当时为什么写诗,就是因为读了郭路生的诗。

.作者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体现中国很多知识分子缺乏的骨气

《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北京。敏感的年代,又于中国政治中心北京。《热爱生命》写于1979 年,文革结束三年,中共党中央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文革中蒙受冤屈的一批知识分子平反昭雪。

虽然我们不愿回顾那段历史,但是没有正视历史和反思就不能进步。在文革时,不同的知识分子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张爱玲远离了政治的是非去了美国,胡适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傅雷夫妇、老舍等人因不堪忍受文革的折磨自杀,王蒙选择去远离政治中心的新疆,郭沫若已经沦为了政治上的御用文人。但是像郭路生这样迎难而上敢于说真话的,不正是巴金老先生倡导的?这正是作者的可贵之处,将自己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紧紧相连。


十年前他写《相信未来》时,就已经预见到时代的的颠覆和终结,相信未来。这首诗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本身的意义,甚至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如果说一首诗的诗词格律方面可以象征一个诗人文学的素养,那么这首诗的生命力可以看到郭路生作为有脊梁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良知,敢于公然和江青的高压政治作对。

十年以后,郭路生的相信未来似乎已经预言成功。他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的姊妹篇《热爱生命》。“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在那个最荒唐的年代,郭路生的诗再次实现了艺术的尊严与光荣。

.读者应结合食指的个人人生经历,理解《热爱生命》的内容

如果我们不了解郭路生的人生历程,我们无法对热爱生命理解得如此透彻。一个生活在太平盛世走过普通人生的平凡人很容易热爱生命,抑或是生于富贵之乡坐享其成的人很容易对生活满足。

以郭路生的文学才华和地位,我们今人可能以为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名气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抑或是移民海外,更会被推崇备至。但是历史上真正被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崇敬喜爱的诗人屈原用自己的生命殉葬楚国,杜甫晚年漂泊凄凉,苏轼无数次被贬,我们的诗人郭路生也不例外。

1968年后,郭路生到山西省插队,1970年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1973年复员。与李立三之女结婚,后离异。至此,郭路生“文革”期间的诗歌创作大体结束,诗人因患精神分列症而深深地陷入新的一轮肉体和精神的磨难。身体康复不久,郭路生再次外出各地游历,为诗歌的创作收集素材。不幸的是,这次外出诗人在火车站将钱丢失,使得他的精神失常病症再度复发,而长期住院。1974年后,由于脑病缠身和不间断的住院治疗,郭路生的境遇愈加清苦和悲凉。

诗人郭路生的精神崩溃,本身就构成了一首悲壮的诗篇!

.郭路生的诗对现当代社会的意义

诗人大仙说,食指(郭路生)是一位逝去时代的天才诗人,是共和国饱经沧桑的同龄人。尽管对更新一代的诗人来说,郭路生的创作已成历史,但他诗中的原始冲动,仍会使每一个具艺术审美力的人为之所动;每一部真正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也绝不会忽略他的历史成就和永恒价值。诗人郭路生的名誉与光荣,还有待更多的人给予公正的历史性的评价。

如今的世界早已不属于诗人,时代的变迁也没有给诗人带来福音。现实又迫使诗人不得不回到他已习惯了的福利院。唐晓渡认为,这并不是因为诗人郭路生的神经太脆弱,而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越来越萎缩、坍塌、沙化,越来越和诗格格不入。商品化大潮和世纪末恐慌的多重暴力,终于使诗成为一种迹近多余的东西。真的,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像郭路生那样,“拾起一片无人理睬的落叶仔细端详”,并为此而“心中一片迷茫”呢?

愿人们因心灵的堕落而失去的天堂,能从郭路生的经历和他的诗歌中重新获得,以重建生存的高贵信念和生命的疯狂热爱。

.关于课堂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可以重视朗读。


如果我们用平淡的语调朗读这首《热爱生命》,我们对不起《热爱生命》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作者沧桑挫折的人生。我们从两个角度把握对这首诗的朗读。第一:这首诗本身的音韵格律美。第二:这首诗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磅礴大气的朗读。

郭路生早期曾向何其芳、贺敬之等著名诗人学习过,并得到过他们的称赞。因此诗人多多说过:“郭路生的老师是贺敬之,其作品还有讲究词藻的特点。”林莽也认为,就诗歌的本体而言,郭路生的作品是传统的,无论是语言、音韵及形式都是严谨的。他的每一句、每一行都经历了反复的敲打。他的作品非常适于朗读,节拍有力,意味隽永,充满了激情。

当读到“痛苦”“乞丐”等词时语调要低沉,当读到每小节最后的“热爱生命”时,要气势磅礴,一次比一次富有激情。抑扬顿挫的朗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分析意象时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

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这首诗,对于高中生是很容易的事情。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热爱生命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给学生引导的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把这首诗还原那个年代。对于那个年代,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介绍和评价,还原历史。简单介绍十年动乱前后的历史,也可以扩展阅读巴金的《怀念萧山》,让学生知道在那个年代说真话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我们就会对诗人油然生敬意,更难感受文字背后厚重的历史感。再结合食指个人的人生经历,解读他的热爱生命,直到现在,他依然是很多人的榜样,与世隔绝,潜心写作,用自己的仁爱之心爱着时间的人,并解读这个世界。无论受到怎样的不公,依然热爱生命,热爱世界。

.郭路生的诗给当代中学生的启示。

还原历史,正式现在,展望未来。我们给学生的启示是,不是复制某个作者的人生,而是传承这个作者的人文精神。也许在今天的太平盛世和教育制度下,我们培养的也许只是考试的工具,很难培养出李白杜甫曹雪芹巴金。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们文学的历史,清楚在如此黑

暗的岁月我们中国文人的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灵魂。我们不拒绝今天当下五花八门的信息来源。

我们很难从每一堂语文课和高考的考点相连。也许古典诗词还能觉得对应着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学生功利的学习心理会觉得学习现代诗歌有何用?其实就这首《热爱生命》,除了文学本身的诗词格律的鉴赏及意象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它鼓舞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照亮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精神贫瘠的灵魂。在逆境中,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世界里,敢于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坚强乐观,乃是我们培养当代学生的目标和使命,如果学生能真正领悟本课的精神,将会受益终生,文学即是人学。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周俐利,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ee22de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