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叛徒”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小叛徒”》。 小虎子今年7岁,圆脸大耳,长得可机灵了,大家都夸他既聪明又懂事。村里的王伯伯是八路军,小虎子最喜欢他了,因为王伯伯常常对小虎子说儿童团的故事。每次听到儿童团员为前线送干粮,阻止敌人扫荡的事迹,小虎子都羡慕极了。他常央求王伯伯:“王伯伯,你就让我加入儿童团吧!我一定能像海哥哥一样打日本鬼子。” 可是王伯伯总说等小虎子长大了才行。小虎子苦恼极了,怎样才能向王伯伯证明自己不小了,也可以参加儿童团了呢? 一天晚上,王伯伯急匆匆来到小虎子家,二话没说就和虎子爸爸钻进了里屋,关紧大门。小虎子心想一定有什么大事了。于是他悄悄地把耳朵贴在了门上。只听见王叔叔说:“让战士去容易被暴露,用儿童团最好。可是这里的儿童团员几乎都执行过任务,敌人恐怕能认出。”又听见爸爸说:“摸不清敌人军火,就没把握打伏击战,到底能让谁去打探消息呢?”小虎子听到这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冲进屋里大声说:“我去!”爸爸一听马上唬起脸呵斥:“小虎子别胡闹。我和王伯伯在商量事情。”小虎子委屈极了,小声嘀咕道:“我才没胡闹,我就是能行嘛。”王伯伯笑了,摸着小虎子的头说:“那小虎子,你有什么办法能摸清敌人的军火?”什么办法?小虎子歪着脑袋想了想,“有了!我要当叛徒!”小虎子说,然后凑到王伯伯耳朵叽叽咕咕说了一阵,王伯伯听完哈哈大笑, “哈哈„„好办法!要是小虎子能完成任务,王伯伯就让你加入儿童团。”小虎子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 第二天,小虎子赶着一群羊靠近了敌人的据点。一看,约有四五十个日军,每个人都坐在一个箱子上,手里都拿着枪。日军看见小虎子,端起枪就冲着小虎子喊:“你的,小孩,什么的干活。”小虎子装作害怕的样子说:“我…我要报告。我看到八路军了。”日军一听到“八路军”这三个字,全都慌了神。一个个端起枪从箱子上蹦起来四处奔走张望,乱成一团。一个像是日军长官的鬼子走了过来:“小孩,八路军的在哪里?”小虎子说:“我刚才看到一个八路军为了过关卡,把枪埋在了那边的山坡上,我还知道他们的部队在哪里呢。”日军眼珠咕碌一转,举起枪就顶住了小虎子吼道:“你的,儿童团的干活,骗我的不对?”小虎子假装吓得哆嗦:“不…不是。不信,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日军想了想,于是就让小虎子带路,去了埋枪的小山坡。一挖,真的挖出了一把手枪来。日军乐坏了,竖起大拇指夸小虎子:“你的,大大的好。找八路的干活,快快的。”小虎子一听急得直摇头:“不行不行,八路军有好多枪,我带你们去,我会被打死的。”日军听了冷笑着,对着一个小鬼子叽叽哇哇说了一阵。不一会,小虎子看见原来留守的小鬼子,都扛着原来他们当凳子坐的箱子来了。日军打开箱子,小虎子一看,原来每个箱子装的都是军火。小虎子悄悄数了数记在了心里。日军说:“我们的更多,小孩的不怕,带我们去,快快的。”“好!”小虎子假装带路,领着日军在崎岖的山路上左转右拐,日军扛着军火走得气喘吁吁,放松了对小虎子的看守。小虎子看准时机,马上溜走,跑回了村子向王伯伯汇报。 后来王伯伯根据小虎子的情报,及时调整了作战计划,一举消灭日军,缴获了所有军火,打了个大胜仗。那小虎子呢?小虎子后来当然加入了儿童团,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机灵的小叛徒”。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赏析: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让孩子们走进历史、感受历史,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最好的纪念。“小叛徒”讲了一个非常聪明、机智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虎。他一心想参加儿童团。因为一次特殊的任务,他深入虎穴,巧妙地摸清了敌人的军火,胜利完成了王伯伯所交给的任务。他也如愿以偿的参加了儿童团。故事扣人心弦:“一心想参加儿童团—积极要求参加儿童团—接受任务---巧妙周旋---摸清军火—完成任务---参加儿童团” 整个故事情节曲折,悬念迭生,把听众带进了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故事中的小虎子是一个非常可爱、聪明的孩子,他年龄小但志气大,身边所处的环境让他及早的接受了革命思想。他利用自己年龄小,不谙世事,给敌人造成一种错觉。面对敌人的刺刀,面对鬼子的恐吓,他沉着冷静,巧妙周旋,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事先埋枪的地点,让敌人尝到了甜头,而敌人误以为小虎子因为年龄小、鬼子强大,从而丧失了警惕,把军火暴露了出来。人物刻画的成功之处在于“真”。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腻而有生活性。王伯伯的和蔼可亲、爸爸的斥责、鬼子的凶狠、鬼子头子的狡诈,无不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刻画出来。尤其是小虎子的形象更是刻画的淋漓尽致。敌人一恐吓,小虎子吓得哆嗦:敌人一夸奖,虎子直摇头。就这样一步一步把凶狠的鬼子引进了虎子所设置的“埋伏圈”。 “小舞台,大世界”讲故事的小同学利用她多变的嗓音,巧妙的缀一动作,在舞台的转移腾挪之间,演绎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让听众的感受到那段沧桑的岁月,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f0bfee48d7c1c709a1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