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而真正意义上的静心欣赏却是在音乐鉴赏的课堂上,在老师穿针引线的指导下,对于完全没有音乐基础的我来说,开始了解到音乐的相关知识,才真正意义上认识到音乐是门优雅的艺术,以及该如何去欣赏音乐,不至于我欣赏得一塌糊涂。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4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纯朴、憨厚的穷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当学业结束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倾吐蕴藏已久的爱情,但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但祝家嫌梁家境贫穷,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一个豪门子弟——马大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不久便抑郁而死。祝英台闻此不幸,悲痛万分。在送亲的途中,她来到梁的坟墓前,向封建礼教发出了血泪控诉!此时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坟墓之中,遂化为一对彩蝶,在花丛中双双飞舞。 这是一部单乐章的标题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呈示部(相爱),展开部(抗婚),再现部(化蝶)。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呈示部:相爱 引子: 轻柔的弦乐泛音引出长笛带华彩的引子,上下跃动的八度大跳轻盈、活泼,双簧管的优美旋律,描绘风和日丽、乌语花香的明媚春光。 主部: 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草桥结拜――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情意融融,比拟主人公漫步于草桥亭畔,结拜手足的情景。 主题再现――乐队全奏的爱情主题,进一步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友谊和深厚情歌。 连接部: 这是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和爱慕之情。 副部: 副部是活泼的小快板,回旋曲结构(ABACA)。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回旋曲主部主题来自于越剧音乐,欢悦、嬉戏的音调与舞蹈性节奏的伴奏。第一插部采用独奏小提琴先后与木管、弦乐相互模仿的竞奏形式。第二插部情绪更为活跃,尤其是独奏小提琴模仿中国乐器古筝的演奏,富有弹性的节奏、灵活跳动的音符和起伏波荡的旋律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相互追逐嬉戏的动态和神情。 结束部:慢板,由爱情主题的音乐材料引申而成。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的二重奏,表现梁、祝“十八相送”,依依惜别的情景。 展开部:抗婚 抗婚,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象征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以中低音铜管齐奏为主体的低音线条,用粗暴的音色奏出,威严、冷峻而凶狠。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借鉴中国乐器琵琶的扫弦技巧,用强烈的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接着,“抗婚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将音乐推向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描述祝英台激烈的抗婚场面。 楼台会,由小提琴及长笛奏出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哀伤的慢板主题。接着是独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动情的复调旋律表现一对深爱的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伤感,如泣如诉、感人挚深。 哭灵投坟,音乐转为急板,情绪急骤变化,悲愤的音调、紧张的节奏,形成了展开部的第二个音乐高潮。在这里,作者借用我国京剧中紧拉慢唱的形式,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坟前向苍天哭诉的情景。在独奏小提琴奏出带华彩意味的一个音乐绝句后,由弱至强的打击乐推出乐队全奏,象征祝英台“哭灵投坟”,纵身自毁的形象,全曲的戏剧矛盾达到顶点。 再现部:化蝶 再现部省略了副部。在宁静的音乐气氛中,飘逸的长笛旋律和竖琴的刮奏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仙境。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钢琴奏出流水般的晶莹音响,弦乐群轻盈的拨奏扑朔迷离……,象征梁、祝死后化成一对蝴蝶,在天堂翻飞起舞,永不分离。 我喜欢第一部分欢快优美的旋律。可听出首先是长笛吹出的活泼优美旋律,让人不禁心情舒畅,自然联想到鸟语花香,蝴蝶偏偏起舞的美丽户外景色,梁山伯与祝英台快乐地带着书童前往私塾读书。中间有段在整首音乐中最轻松活泼跳动的节奏,据说是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传达了很爽朗的情绪,似乎可看到梁、祝三载同窗一起玩乐和读书的幸福时光。 随后抗婚部分急促的节奏以及所营造出惶惶不安的气氛,让人的心情随着也变得沉重不安着急,原来是沉重的大管、大提琴和低沉的大锣齐奏的效果。 《梁祝》中我觉得最为经典最牵动人心的应该是哭灵投坟部分。音乐突然急转直下,激昂而果断,大管和大提琴继续齐奏,悲愤的音调、紧张的节奏,深刻地描绘了英台悲痛欲绝地扑倒在山伯的新坟前呼天号地泣诉的情景,接着,鼓、板、锣、钵齐鸣,似乎身临其镜般看见天色大变,坟墓塌陷,英台脱去嫁衣,里穿白色孝服,毫不犹豫地纵身投坟。正所谓“生不同衾,死必同穴”。那一刻,心灵也随着颤动,深刻地体会到封建势力对爱情的摧残,更感动于心的是明白爱情的真谛和伟大。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亲切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心,情绪伴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时而欢乐时而悲痛。如今,已经很难再有这样的音乐深入人心。它不单纯是给于我们听觉的享受,更是对心灵的震撼与洗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f4a64fe518964bcf847c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