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教育,传递爱 ---家访感悟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所以说,教育是用心灵陪伴心灵的工作。而家访,如同推开了一道门,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内心,是师生心灵交流最有效,最温暖的方式。 新学年伊始,我班迎来了几十多张活泼可爱的小脸。突然,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个瘦弱的男孩子身上,他叫小鹏。他发现我正盯着他,似乎有些不安,眼神慌乱,把头垂得特别低。初步了解,得知他的成绩极差,课堂上总是坐不住,他还有一个同胞妹妹在本班。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小鹏的情况,我敲开了这个孩子的门。一进家门,我就收获了一种感动,原来兄妹俩知道我要来家访,翘首以盼,已经提前为我准备了凉茶饮料,让我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里有一种清凉感。 孩子的父母很质朴。首先我谈了对孩子的印象,他在学校文明有礼,但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自控能力差,成绩个位数,爱发笑……母亲听完,带着遗憾跟我讲起了孩子的过去。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因出生较晚,导致大脑颅内出血,影响到了智力。从那时候起,一家人就踏上了漫漫的求医路,但康复效果不是很好。现在孩子10岁,智力却宛如4---5岁的孩童。因此学习能力肯定比同龄人要弱的,生活能力也较差。听完这些我百味杂陈,深感家庭的不易,孩子的不幸。我安慰家长的同时,建议家长应多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多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多鼓励孩子,让其自信;在学习上,家长要多费些心思,可以让妹妹多帮扶一下哥哥。 离开时,小鹏的父母把我送至小区路口,并目送我渐行渐远……傍晚的余晖洒满大地,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感觉孩子需要比其他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 第二天,上课,一进教室,我用目光先注视他,并冲他微笑。他立刻正襟危坐。我发现小鹏坐得特别端正,当着全班表扬了他,并奖励他小红星,他笑得特别开心。没想到我的一个小小鼓励,孩子牢记心间,以后但凡我的课上他都能坐得住了。平时,班里大扫除,我都尽量安排小鹏参与。刚开始扫地,他东扫一下,西扫一下,非常不像样,班里有孩子嘲笑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做得越来越好。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小鹏劳动积极,并顺势教育全班同学要团结友爱,不能歧视他人。看着他的日渐变化,我倍感欣慰,我仅用一点的爱,就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润化了一颗稚嫩的心。这也让我深刻感悟到只要老师心中有大爱,每一个很细微的举动,都会在某种不轻易间得到美丽的呈现。 此后,我更加注重对班级进行“爱”的教育,用“爱”、用“心”去经营班级这个大家庭,并引导同学之间互相关爱。我从家长那里知道了孩子们的生日,便经常在全班面前为当天过生日的孩子郑重地送上“私人订制”的贺卡。其他同学会用一张纸给该同学写上生日的祝福语。在小鹏生日那天,我写给他的祝福:“你忠厚,善良,一派天真,毫无虚伪做作之态。愿你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向往。人生日日新,不断取得进步!”孩子看到贺卡后,兴奋地找妹妹帮忙念,沉浸在幸福之中。一下课,他兴奋地跑到办公室跟我说:“老师,谢谢!” 即便孩子成绩平平,资质稍差,我也会给他温暖的鼓励。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想教育就是通过“爱”去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焕发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植根于爱。”育人如同种树,要想每一棵树苗都存活,必须精心浇灌和用爱呵护。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培育学生的路上也应用心去教育,用爱去耕耘。爱生如爱子,才是长远之计,而不是急功近利,一味地只追求,看重孩子的成绩。教师需要有爱学生的心,在教育路上播撒爱,无望其速成,无诱其势力,但求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和转变,做孩子启蒙的人生导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2feb7d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