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辨材需静待 作者:余晓文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第1期 广东开平开侨中学余晓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家立业,治理天下,都离不开识人、断事。 因为“时不我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于是,在快节奏的社会里生存,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不少人倾向于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快速地去评价一个人、决断一件事。 凡事“欲速则不达”,先入为主最易误判,识人、断事最好静待观望,依据分析。 古有隐者,身染花香与书卷之气,外出访友,身未至,友闻其香而出门笑迎,闻香识人,这或许只是美丽的传说。 历史和现实中,更多的是识人不当误大事,断事不准留祸根。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管叔散布流言,说他想篡位,但后来历史证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王莽辅佐汉平帝,未篡汉时表现礼贤下士,天下人称莽功德者四十八万多人,但后来,他篡位为暴君;表面上装得呆头呆脑其实狡黠异常的安禄山,制造“安史之乱”,终结盛唐神话! 诸葛亮感叹:“夫人之性最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布鲁诺面对视他为魔鬼的众人,只有求助时间:“未来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黑客帝国》告诉我们,通常每个人看到的对方乃至世界都是一种假象,只是有些太逼真,以至于人们根本无法分辨出真假。 诸葛亮以“三顾茅庐”的长时间观察,得遇真主刘备。才女张爱玲错爱汉奸胡兰成,“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来的她最终“萎谢”,一场倾城之恋,也是悲剧一场! 故赵括母亲当年劝阻:“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不是她比赵孝成王更高明,只是她长时间地观察赵括,将赵括与他的父亲赵奢进行比较,得出了赵括远不如赵奢的结论,才提出了中肯的告诫。周公吐哺、王莽篡汉,真伪邪正,短时难辨,日久方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盖棺论定,识人、断事,静待观望,依据分析、理性判断,是一种智慧,一种理性积淀。 人与事,眼见未必为实,耳听未必为真。人们看不到一些东西,就像看不到遥远的宇宙一样,由于表象的迷惑,或是有意的表现与隐藏,现实不乏反像与虚像,我们面对人与事,往往熟稔而陌生——熟稔是因为交往和接触的惯性经验,陌生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这个圈子以广远的视角来真正认识它,身在“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 东汉桓谭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生活之道,贵在识人;理智之处,在于断事。识人、断事如此重要,且不可用人不察,毁功一旦。 白居易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因此,识人、断事且不可一锤定音,而应静待、考察,否则,就会名马骈死槽枥,驽马尽粟一石,再现当代《马说》。 (指导教师:田小华) 评点:田小华 沉甸甸的史实可供借鉴,振聋发聩的名言促人深思,不是雄辩,胜于雄辩。面对识人、断事这个宽广的话题,作者笔墨飞扬,思接千载,从正与反的角度列举周公、王莽、诸葛亮、张爱玲、赵括等典故,以例为点,以理分析,夹叙夹议,支撑“识人、断事,静待观望,依据分析、理性判断”的观点,载体丰厚;用笔老到,“欲速则不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信手拈来的俗语、名言,不仅展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增强了文章的理论深度,文章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略显不足的是,文章素材裁剪失度,古代题材过多,现实观照不足,削弱了文章的时代感。 下期赛题 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的话给你什么启示?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bee9c0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