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公司名称]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键入文档副标题] 王兴 2011200690 国际关系学院2011级一班 《世界通史》是一本论述从史前史到二十一世纪全球人类文明发展的通史。这本书读起来语言流畅易懂,却含义深远,发人深思。 这本书因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而在史学界享有盛名。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运用全新的全球史观及全球视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世界各文明在1500年前相对独立地发展以及1500年后各文明的互动与影响的图画。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三点是全球史观、作者的历史的现实感和对一些具体历史观点的阐述。 首先来说全球史观。《世界通史》无疑可以说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和时代的发展,“新世界需要新史学”,运用全球视角观察历史成为了史学研究的新方向之一。斯塔夫里阿诺斯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并将这一观点鲜明地体现在其作品之中。在书中,作者不再以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视角,而是以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讲述历史,探寻各文明发展的轨迹、相互的影响及彼此的共性与差异,将世界历史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作者对1500年前各文明发展的描述,读者从中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欧洲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非洲文明以及美洲和澳洲文明在有限的互动下相对孤立地发展的文明的特点,也可以窥见后来欧洲文明崛起的背景与原因,找到其他欧亚文明的高度发达和后来的相对衰落的答案。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将人类文明发展程度差异的原因归结于该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可接近性”而并非是种族或基因优势。这一观点不仅能较为圆满地解释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某些文明的崛起与其他文明相对“落后”的原因,更体现了作者着重于人类文明联系的全球视野及对传统狭隘的历史和民族观念的摒弃。此外,全球史观还体现在作者对1500年后世界的论述上。 虽然作者对欧洲的快速发展、崛起与扩张做了较大篇幅的描述,但仍把其放在全球体系中加以观察研究,强调其对于全球统一性的意义和对其他文明或民族的影响和在此影响下诸民族做出的反应。总之,在书中作者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在联系和互动中发展的全球文明史,而非一个个的国家和文明史。从这点来看,作者给我们树立了全球史观研究的一个典范。 全球史观虽是《全球通史》享有盛名的原因之一,但留给我更深印象的则是作者在书中体现的对于历史强烈的现实感。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历史虽然是研究过去的事件,但如果不能对人们有所教益和启示的话就会变成一门没有生命力且缺乏意义的学科。在《全球通史》中,每一编后都有一个叫做“历史对今天的启示”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将历史启示、观点、经验与现实相结合,试图用历史来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的种种问题。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受到阻滞的领先”,不仅能解释历史上欧亚大陆上先进文明往往被相对落后文明赶超的原因,而且给予现代社会与民族以更深刻的启示:在当前历史发展速度已大大加快的今天,个人和民族如果不能快速适应当前的变化,就会被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淘汰。联系到当今的中国,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同样有着重要启示。一方面,它使我们看到了作为在世界中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通过自身发展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也要求中国尽快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世界,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加速发展。它也启示我们个人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化,不要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作者并没有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而是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其实并不局限于每编的最后,在书中历史的现实感处处可见,同样体现在作者对历史的述说中。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和与现实的联系。作者并非单纯地讲述历史,而是在叙述中倾注自己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思考。在我看来,无论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和对历史的叙述,还是新的全球史观和该书不断更新的内容和版本,都是作者对通过历史解决现代世界问题的一种努力与尝试。“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这句话在该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历史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力和时代感,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历史学家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给我留下较深刻印象的第三点便是作者在书中的一些历史观点。这些观点更为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的历史智慧。首先我先对上文已列举出的两个观点做一些进一步的阐述和自己的一些感悟。关于决定人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的理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数千年里被一次次验证:从古典文明中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到中世纪中国文明的高度发达,再到近代欧洲尤其是西欧文明的迅速崛起,以及其他地区如美洲、澳洲土著文明的相对落后。这一理论不禁让人联想到明清时代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建国后西方国家的封锁对新中国带来的巨大困难,和在上世纪七十年末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中国只有继续加快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参与全球范围内与各国的合作竞争才能获得迅速发展的机遇。而从全球角度来看,在当今全球化潮流使得世界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历史理论再一次经住了历史的检验,在当下仍旧保持着生命力,更体现了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前瞻性与智慧。 关于“受到阻滞的领先”的理论,同样发人深思。封建王朝下的中国便是这一理论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在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在从六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整整一千年中”“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同时,这一千年也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创造辉煌灿烂、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又是为何在近代衰落的呢?对于这个问题诸多中外史学界专家都纷纷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在书中作者则将其归结为中国沉浸在自身的创造的高度文明中,丧失了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变得日趋保守。在西方正在经历巨大变革的时期,稳定成了“祸事”而非幸事。据此作者在书中进一步提出了“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这一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与此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在历史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的今天,适应能力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法则对于当代中国同样具有重要启示。在代表当今最发达文明的欧美国家深陷经济危机的今天,中国作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应一味模仿西方发展模式,而应开创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模式”加速发展,赶超发达国家。 同样使我陷入思考的是作者提出的文化变革滞后于科技变革是人类历史以及当代世界问题的根源的观点。虽然我对作者的观点不敢完全赞同,但近代以及当代存在的一些灾难与冲突的确与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当今科技变革的不断加快,这一滞后将会变得更加明显。这通过当今科学与伦理之争表现得尤为明显,克隆人至今仍在学术界争论不休。而当代的重要问题如核战争威胁、恐怖主义、环境保护、可以在此大胆设想,未来科技变革终将会冲破人们的传统观念,带来一次彻底的文化变革: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观念以及传统的国家观念将会消失;传统伦理观将会因克隆人、人工智能等的发展而受到剧烈冲击……总之,作者的观点要求社会及个人的思想要与时俱进,通过新思维解决新时代的问题,这也正与作者撰写本书的思路相一致。 除去上文提及的观点外,本书仍有许多观点闪烁着作者睿智的光芒。诚然该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也存在一些瑕疵,但这并不影响该书成为经典之作。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或对历史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文章的末尾,我在想这本书能否给当今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以一定的启示,使我们的教科书更加贴近当今社会,用更开阔的视野看待历史。 参考文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71cbf5360cba1aa811da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