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制度主义:起源、特点及应用

时间:2022-04-13 15:2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者:科林·海伊[1];马雪松[2];张贤明[2]

作者机构:[1]英国伯明翰大学;[2]吉林大学,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103-111 年卷期:2017 1

主题词: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应用;政治制度



摘要:本文原题为“ConstructivistInstitutionalism”,选自罗德斯(RAWRhodes、宾德(SarahABinder)与罗克曼(BertARockman)主编的《牛津政治制度手册》

TheOxfordHandbookofPoliticalInstitutions,TheOxfordUniversityPress2006)第四章。科林·海伊(ColinHay)教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同时供职的学术经历。使他能够深入思考美国政治科学领域的新制度主义路径的优势和局限,以及该路径能否同英国及欧洲社会科学主流传统相适应的问题。早在1998年,针对霍尔(PeterHall)与泰勒(RosemaryTaylor)以学科背景及研究领域为依据来划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三大流派的做法,海伊在英国《政治研究)PoliticalStudies杂志上指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在社会本体性基础上不仅无法共享相互兼容的理论假设.而且不同程度上均存在剥夺制度当中行动者的能动性并使制度分析移向结构主义一侧的倾向。2006年。海伊教授在为《牛津政治制度手册》撰写的本文中,较为全面地概括了理性选择制


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在关注制度生成而忽视其随后发展方面的共同偏好.指出建构制度主义由于本体性、分析性及方法性上的独特属性,其有能力向现有新制度主义各流派发起挑战。建构制度主义作为一种更富动态色彩并兼具历史性与建构论的制度主义路径,虽然尚处于初创阶段,却已经成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第四个流派,在阐释复杂制度的演化、适应和创新方面展示了出色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7ce85c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