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应与之彻底告别,哪些方面应继承和发展? 当今,从中国传统社会沿袭继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有很多。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恶俗的观念和风俗习惯,那么哪些方面应与之彻底告别,哪些方面应继承和发展呢?下面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千年不变的思想,生儿子为了继承香火,这种思想观念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直到现在,在农村有人为了生男孩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偷生、超生。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深深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某些更愚顽不灵的人甚至因此还闹出了家庭悲剧。这种“香火”文化到现在只能是精神上的毒瘤,让人不假思索盲目跟从而不思进取。我们应告别这种思想观念。 门当户对,这一思想观念也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很对人还有这种传统的观念,认为婚姻应当门当户对。许多互相深爱的年轻人怎么也越不过“门当户对”的门槛。也许从还没正式开始恋爱开始,父母就已经给他们灌输了“门当户对”的概念,这甚至比“郎才女貌”还重要。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冲破这一世俗观念,追求平等。 有现代学者认为“三从四德”是古代女性的地狱,在近代,有人高喊“婚姻自主,要破除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观念”的口号。可见“三从四德”存在了很多的弊端,我们要反对“三从四德”,提倡消除夫权思想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使女子在人格上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反对女子只要求贞操的片面行为,争取婚姻自主的平等权利。 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固然有很多对现代社会造成了一定危害,但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的也是数不胜数。 首先说一下思想观念。在古代,主张谦让、仁、义、和、孝、礼、兼爱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光大的思想。还有儒家的主流思想,只有通过不断地挖掘,吸取其思想精华,后人才能更加受益于这些几千年来传承下的思想文化。还有很多风俗习惯,我们应予以继承和发展。 春节 ,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 宵 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七 夕节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 中秋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腊 八,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d642f29e314332396893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