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议论 作者:覃和平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12期 议论就是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对人、事、物进行评价、论说,并由此表达出一种思 想、观点或态度的表达形式。高考对古代诗词议论方法的考查中,多见于哲理诗和时事、人物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在鉴赏古代诗词的过程中,将古代诗词中的议论分为人事评价和哲理思考两大类。 一、哲理思考类 古代诗词中哲理思考的议论,可以分为因事缘理和因物缘理两类。因事缘理是指诗人通过某一行事感发思考,由此说理的现象。因事缘理类最有名的例子当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末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在登楼望远时有感而发的。此外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初入宦海,意气昂扬,借登峰一事,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更表现出了身高而望远的因果哲理思考。还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子游庐山,生出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不同的感慨。 因物缘理是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客观现象表达自己的哲理思考的表达方式,在哲理思考类诗歌中占主体,名句名篇也很多。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野草阐发对生命的思考。又有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堂前飞燕引出世事变幻无常的沉思。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是面对月盈月缺的自然现象,发出人事悲合难测的感慨。还有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读书有悟、有得时的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比喻恰如其分,而说理更是透彻深刻。 例: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09年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摇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9cd23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