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厢房 作者:徐玉向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2018年第06期 大雨滂沱之际,我立在堂屋的门口静静地看向院子。分不清哪是天,哪是雨,眼前茫茫一片,任何人、鸟、兽及机车的声音尽皆掩去,花、草、树木在洪流中仅存着淡淡的影像,只凭雷声滚滚。闪电如一柄利刃,在天与地之间随意切割。风的身影却分外诡异,从不显现真身,或许藏在雨中,或许藏在雷中,抑或利刃本是它的杰作。 这一切散去,我便一眼寻向厢房。 厢房是家中神圣所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刚出生不久,祖父在同村人的帮助下建成这栋土石为墙、柏木为梁、苇草为顶的硬山式屋子。屋子前面还有敞亮的院子,几根杨槐树、枣树分散在院子四周,这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淮河岸边是个十分场面的所在。按我曾祖父的说法,屋虽然是正屋,但是因为坐向的缘故只能称为厢房,空下的南北两边留做儿孙宅基。 而今,在一群的红瓦石墙簇拥的村落中,祖父、祖母居住的厢房显得更加沧桑。厢房的南面反屋的方向是堂伯的三间大瓦房,正北的方向是我家的三间新瓦房,伯父家的瓦房则在我家的后面,院子西面是铁叔叔的小锅屋。厢房北山墙连着我家的小锅屋。许是厢房的窗前那棵杨槐树胸腹中兀自藏着一口元气,直向青天伸展,用巨盖一般的树冠高高擎在一群瓦房、锅屋及牛棚、猪圈、鸡舍之上。 我常悄悄地走过去,推开虚掩的门朝厢房里探出小脑袋。光线像个神奇的魔术师,为厢房里布上一层暗淡的面纱。 门的对面卧着一座柴灶,两个灶口一个风箱皆安静地蹲在那里。而烟囱却像一条黑粗的蟒蛇紧贴着墙的东北角直攀向屋顶,透在空中,烟囱出口便是它那妖异的头颅。晴日里做饭时,它的口中便吐出轻渺的烟来。风一扯,烟便四散开去,有的钻进杨槐树冠中,扰得堂伯家的鸽子慌忙飞向空中;有的窜向院子的角落,与蚂蚁蟋蟀为伍;无风的时候便直直逸向蓝天,定是成了白云的一分子了。夜幕中或是阴雨前,那头颅竟然平白吐出许多忽明忽暗的火焰来。 灶的西边有一个木案上面放着切菜案板和菜刀等物。半米多高的水缸,葫芦剖成的水瓢悠悠地浮在水面,仿佛世外高人端坐在莲花中,任红尘潮起潮落。 灶台齐着我的小小额头,每每只见着祖母利索地把切好的各色物件往锅里丢,一阵搅拌之后,扔到案上盘子里的便是我们堂兄弟抢食的美味。有时筷子夹不到索性伸出小手,碗盘在争抢中跌破也是常事,衣衫袖口的油渍便是胜利的标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0ba027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