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至几号 20XX年夏至几号 6月21日 12:24:06,农历20XX年五月廿七。 夏至简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天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天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20XX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夏至诗词 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有的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其实,“夏至”真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 汉代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代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代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定。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闻名诗句。 现代 现代左河水《夏至》诗曰:“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这首七言绝句诗言简意赅,表达了在夏至节气典型的天体、气候、气象及动物变化状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b30b16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