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的英文 “中国面”的英文 曾泰元 去年九月中,素有“英语词典圣经”之称的 《牛津英语词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公布了当年第三季的新词。本季新增了五百多个词汇,我从头逐一浏览,发现了十余个来自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元素,比例之高令人惊讶。 在这些源自星马的外来词之中,char kway teow让我眼睛为之一亮,念出来的感觉很像我熟悉的闽南语,细读词条,果不出所料。该词的词源明白指出,说char kway teow来自中国的福建话 (Hokkien,即闽南语),就是“炒粿条”。 粿条又称“粿仔条”,客家人谓之“粄条”,都是先将大米磨成浆之后,再加工制成的宽扁面条。这个闽南语音译的char kway teow (炒粿条) 登堂入室,为权威的 《牛津英语词典》 所收,正式成为英语词汇的一员,让身为台湾闽南人的我倍感亲切。 广东人的“河粉”是一种类似的食品,“炒河粉”更是一道名扬海内外的传统名吃,英语世界多把它音译为chow fun(炒粉,不是“炒饭”),最有名的 beef chow fun(干炒牛河,字面意为“牛肉炒粉”)早就约定俗成,却迟迟不见诸英语词典。 chow fun (炒河粉) 迄今尚未获得词典的背书,然拼字仅一词之差的chow mein (炒面),却早已为各大小词典所收。“炒面”没有依循稳健保守的作法意译成fried noodles,反而以广东话的音译chow mein行遍天下,令人称奇。 英语词典收录的lo mein (捞面),同样音译自广东话。捞面是广东人的“拌面”,作法一般是把鸡蛋面 (egg noodles) 煮熟后沥干,淋上酱汁 (多是蚝油),佐以蔬菜 (常用菜心或芥兰)和其他荤菜 (如牛、鸡、猪、虾或云吞) 食之。 大多数人或许不知,《牛津英语词典》 还收录了一个中国面的音译词mien,此乃传统的威妥玛拼音 (Wade-Giles),与汉语拼音的mian有一个字母之差,与意为“风度、仪表、气质”的常用字眼mien来源不同 (后者来自法语)。资料显示,这个中国面的mien于1890年开始有文字记录,一个世纪后的1992年还曾出现在英语的文献中。 除此之外,《牛津英语词典》 也收录了另一个中国面的音译词mee。这个mee (面) 与char kway teow (炒粿条) 有个共同点,都是源自星马地区华人的闽南语,只不过它们流行于南洋,其他地区可能并不熟悉。 是故,“面条”的英语并非都要有noodles (面条数量常多于一,用复数)。“粿条”音译为kway teow,“(河) 粉”音译为fun,都没有意译为rice noodles(大米面条)。“炒面”、“捞面”也完全音译, “面”都是 mein,不见noodles。“面”的国语音译mien和闽南语音译mee,也已经获得权威的背书,进入了 《牛津英语词典》 的殿堂。 日本人也吃面,常见的有ramen(日式拉面)、udon (乌冬面,台湾译“乌龙面”) 和soba (日式荞麦面),此三者皆以如此的音译通行英语世界,并已进入各大词典。比较特别的是,udon和soba都是日语本土的字眼,而ramen却是源自中文“拉面”的读音。 意大利是西方世界的面食大国,欧美人吃面,一般吃的都是pasta (意大利面食)。意面的内容样式丰富多彩,其英语表达均直接挪用自意大利语,不加翻译,也不用noodles。意大利面是spaghetti,意为little cord (细绳子)。宽面是 细面是vermicelli,意为little worm (小蠕虫)。 中国面食博大精深,花样繁多,美味可口,比之意大利面食,当不在其下。英语对意面的意大利语照单全收,简单直接。 对邻国日本的三大面———ramen(日式拉面)、udon (乌冬面) 和soba(日式荞麦面) ———又哪一个不是直接音译? 就连我们自己的chow mein (炒面)、lo mein (捞面)、char kway teow(炒粿条)、fettuccine,意为 little ribbon(小缎带)。扁面是linguine,意为little tongue (小舌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9e5300bf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