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随笔范文:“舞师”,我永远的牵挂】 随笔范文 “舞师”,我永远的牵挂 闫卫星 近闻校报《芳草地》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得以复刊、喜获新生,一种别样的情愫顿时涌上心头。作为一名从舞钢师范成长起来的“孩子”,我对母校有着太多的留恋与不舍;作为一颗从《芳草地》上茁壮起来的“嫩苗”,我对《芳草地》有着太多的牵挂和期盼。 多少次魂牵梦萦的思念,母校在我的梦里重现;多少个悲欢离合的场面,都定格成离别母校的那一瞬间…… 1998年9月,我怀揣着对人生美好的憧憬,走出大山,从山西吕梁方山来到了舞师,开始了3年的求知生涯,从此,我有了一个与万余名师生一样属于自己的名字:舞师人! 舞师作为一所普通的师范院校却有着不普通的文化内涵。不管是校园内青葱的树木、嫩嫩的小草、缤纷的花朵,还是学校大门前一望无际的麦田;不管是学校琴楼前和着音乐律动般舞蹈的芭蕉树,还有那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都能给人营造一种自然而明朗的心境,在独特的校园环境感染熏陶下、在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启迪并日趋完美、人格得到了升华并逐渐成熟。在这里我们不止学到了知识,更秉承了舞师“自强不息、永不言输”的校训、学会了做人。 春秋消逝,叶黄又绿,但师范三年的生活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老实说,我自认为自己是个愚笨且缺乏勇气的人,舞师求学时各门成绩平平,惟有语文成绩尚可,闲暇时写的一些不成形的小东西有些竟被《舞钢晚报》选发。作为班干部,我经常性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与会议。通过多次接触,我发现周围有许多同学也喜欢文学,且具有相当的功底,于是,我就萌发了组建一个文学社团的想法,当时也没想到要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做些什么,只是想团结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细密筹划后,我搜集到了几份别的师范院校办的校报,拿着这些样报和办报计划我找到了时为学校语文组组长的孙殿臣老师,这个计划经孙老师完善后,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当孙老师告1 诉我,校委会决定不仅要办文学社还要办校报的消息时,我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校报筹办工作开始后,舞师竟格外垂青于我,在孙老师的推荐下,我这样一个不怎么出色的二年级学生,就担任了校文学社社长,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在舞师,在写作方面,比我强的同学车载斗量。但我又想,学校和老师这么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他们殷切的希望。文学社组建后,我们迅速着手在全校范围内征稿,20xx年4月,舞师的校报《芳草地》正式创刊发行。校报在成为培养学生作者的主阵地的同时,也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活动的广泛开展,文学社在学校里的影响日益扩大,文学社社员曾发展到120多人。通过文学社的成立和校报的创办,我和许多未给我们代课的老师和不同班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如孙殿臣、董晓丽等老师,他们后来也成为在写作上影响指导我最多的老师,校报《芳草地》让众多同学得到了写作及组织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在20xx年校报创刊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校领导亲自给为校报作出贡献的学生颁了奖,在大会上,我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发了言。每每想起这些往事,我总感叹,我只是舞师众多学生里的一粒沙子,但舞师却给了我金子般的待遇。 不能忘记,我们98级9班是舞师建校以来人数最少的班,但在班主任张志刚老师的带领下,全班19位同学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在劳动、纪律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的先进班。三年里,张老师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力,我想是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不能忘记,舞师有课前一支歌的优良传统,曾为我们授课的陈迎辉、刘贯堂、吴耀顺、徐春丽、王亚芳、刘恒义、尹小琳、楚巧妮、孙小辉等老师这样评价我们班,你们9班人数最少,又在教学楼的顶层,但一进学校大门,就能从众多歌声中分辨出9班的声音。不能忘记,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午后,代我们化学课的徐美老师都50多岁了,仍撑着雨伞,趟着成河的雨水,跑到我们男生宿舍,把我们9班的“5名懒汉”扯回了教室……毕业7年了,我曾在山西著名的大学进修过,也曾参加过N次学习培训,但从未遇到像母校这样认真负责的老师。先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要说,解惑之师常可遇,但传道、授业之师不常遇,比如我们舞师的老师(包括刚才点到名和未点到名的诸位恩师)。 舞师不仅有诸多可爱可敬的老师,还有比别的学校更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周末文艺擂台赛”、“校园歌手赛”、“演讲比赛”、“新年联欢晚会” 2 等一系列活动,让青春特有的气息时常在校园里四处弥漫。 正是母校给予我太多太多的东西,所以我从未间断过与舞师的联系。在社会上奔走多年后,我更深刻地体味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含义。作为校友,我期望舞师现在的同学能把握好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作为参加工作多年的一位平凡而普通的校友,我离舞师以我为荣的距离非常遥远,但我希望舞师的每位学生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一位哲人说得深刻:“人对母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身为舞师学子,我们深深地感谢母校的辛勤培养和教育,是母校为我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给了我们精神、品格、能力和学识,让我们在社会的风浪中勇敢前行。而我也愿意套用一位著名诗人的诗作为文章的结束语:为什么我的心里常有记忆,因为我对舞师爱的深沉!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a6d8cd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