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代也有“到此一游” 作者:倪方六 来源:《百科知识》2015年第19期 眼下正是旅游旺季,“到此一游”又成话题,此举如今被视为不文明行为。其实,“到此一游”在古代曾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旅游景点涂鸦曾被视为一种雅趣,并美其名曰为“题壁”,由此还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题壁文化”。当然,不论地点、不看对象胡乱涂鸦在古代也同样不受欢迎,有人甚至因为未经允许在人家墙上涂鸦而惹上官司…… 古代涂鸦最早记载见于东汉 涂鸦在中国的历史有多长?据《晋书·卫恒传》记载,汉灵帝时,字写得最漂亮的书法家师宜官就喜欢在墙上写字。因为当时人们喜欢看他在墙上写字,师宜官有时去酒店消费身上没带钱,就采取这种方式向观者索讨酒钱。酒钱够了,就将墙上的字清除掉。 魏晋时期,类似师宜官这样的题壁行为更为普遍,有“书圣”之称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还曾弄出了父子墙上“斗字”的故事。有一次王羲之去都城,临行前在墙上写字,即唐孙过庭《书谱》的“临行题壁”一说。其子王献之等父亲走后,悄悄将字擦掉,在原处写上自己的字。王羲之回来后,觉得墙上的字写得不好,还以为是临走酒喝得太多了。 在墙上涂鸦曾是中国古代书法家的一大乐趣。据陆羽《僧怀素传》记载,唐代僧人书法家怀素每次喝酒喝到兴头上时,都会“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唐宋时期题壁现象十分盛行 到唐宋时期,在墙上涂写的现象几乎随处可见,但这时“斗诗”更出名,成为题壁新潮,谓之“题壁诗”。这些题壁多发生在旅行之中,“到此一游”味道十足。 唐代题壁现象有多盛行?唐代诗人项斯《赠金为姚合使者》诗称:“官壁诗题尽,衙庭看鹤多。”当时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介绍白居易的旅行情况时亦称:“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连皇宫的墙壁都敢涂写,可见唐代“涂鸦情结”有多么浓。 在唐代,几乎没有诗人未涂过鸦,《全唐诗》中有相当数量的诗歌系题壁诗;题壁文化也为当时大众所接受,能有名人“到此一游”来涂鸦被认为是一件有脸面的事情。据唐范摅《云溪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友议》卷上“巫咏难”条,当年秭归县令繁知一,听说正在旅游的白居易将经过巫山,特地把神女祠的墙壁粉刷一新,而且还特意先在墙上题诗一首:“苏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诗人李白同样喜欢在墙上题诗。有一次,他在洛阳同华间传舍的墙壁看到有一首诗,惊为仙人之作。知道是安徽歙县人许宣平所题后,东游时特去拜访,但未能见到,离开时遂留下《题许宣平庵诗》:“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李白死后,其位于今安徽马鞍山市境内长江边采石矶附近的墓地,也成为后人涂鸦之地。明代梅之涣《题李白墓》诗云:“……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苦海部》“采石诗”条称:“往来诗人题咏殆遍。” 宋代文人继承了唐代文人的风格,对题壁兴趣似乎更浓。曾任殿中侍御史的长沙人刘次庄,就极爱在墙上到处乱写。像刘次庄一样,古代很多文人都为“题壁控”,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是其中之一,《苏轼诗集》中有相当一部分诗是“涂鸦诗”。苏东坡最有名的一首哲理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他即兴涂鸦之作,名叫《题西林壁》。 在南宋文人中,题壁诗最凄美最令人欷歔的,当是陆游的“沈园题壁”。陆游在游位于今浙江绍兴的沈园时邂逅前妻唐婉,相叙后在园壁上即兴写下了有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而据宋陈世崇《随隐漫录》记载,陆游后游蜀地,还曾因题壁诗与一驿卒女结下情缘。 古人题壁亦爱卖弄文采 有人认为,最早的“到此一游”4个字是出现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在灵霄宫的柱子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实际上,古人喜欢涂鸦不虚,但很少会写上“到此一游”4个字,有的人甚至只题壁,不留名。但古代也不乏好卖弄文采的俗人,甚至拐弯抹角骂人,以示有水平。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不少汉魏名人涂鸦的故事,其中吕安题“鳳”说的就是用题字戏弄人。吕安与名流嵇康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去嵇家拜访,嵇康刚好不在,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门迎接。吕安没进去,在门上写了个“鳳”字,便回去了。“鳳”乃“凤”的繁体字,但“鳳”字拆开,乃“凡鸟”二字。 《世说新语·捷悟》中,还记载有在曹娥碑上涂鸦的故事,涂鸦文字连曹操也一时未理解。曹娥为东汉孝女,死后人们为她立碑,故称“曹娥碑”。有人在碑背题了“黄绢幼妇,外孙虀臼”8个字,曹操与杨脩经过时,便问杨脩懂不懂。杨脩一看,原来这是“绝妙好辞”的意思:“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人同样反感胡乱涂鸦 然而,到处题壁并不是都受古人欢迎的,有人甚至因为未经允许在人家墙上涂鸦而吃上官司。明俞弁《逸老堂诗话》记载,宋人张表臣游南徐(今江苏镇江)甘露寺,“偶题小词于壁间”。寺僧很不高兴,称“方泥得一堵好壁,可惜涂坏了”。甘露寺因为不喜欢游人“到此一游”,凡见涂鸦,即便出自名人之手,往往都要磨掉。 历史上,还有人因为喜欢到处题壁而留下不雅之名。如明朝时,有个叫杜庠的进士便因此而遭讥笑。据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杜庠”条,杜庠因曾在赤壁题诗“莓墙椒壁,过辄留题”,人称“杜赤壁”。 有的人脸皮厚,歪诗也敢往墙上题。清王士禛《五代诗话》“杜荀鹤”条引《留青日札》记载,有位富家子弟杜四郎,比照“善题壁”的唐代诗人杜荀鹤,号称“杜荀鸭”。因水平太差,其题壁常被亲朋粉刷掉,但杜四郎并不生气,反自嘲道:“三十年来尘指面,如今始得一杴泥。” 杜赤壁、杜荀鸭这样胡乱涂鸦只是遭人反感,北宋刘颁《中山诗话》所记的“豁达李老”甚至还因涂鸦惹上了官司。“豁达李老”喜欢写诗,但写不好,“诗句鄙下”。有一次他在人家刚粉刷的墙上题诗,主人见了大怒,于是“诉官杖之,拘执使市石灰更杇漫讫,告官乃得纵舍”。 可见,古代对涂鸦行为虽较为宽容,但也并非不论地点、不看对象就可“到此一游”。遇到“题壁控”怎么办?古人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游人喜欢涂鸦题壁的地方,设一“诗板”,专供游人乱写乱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0d28a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