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3-02-11 22:31: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前世今生

作者:杨秋意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8年第12



回顾中国农村60年的发展历程,河南遂平是一个回避不了的历史坐标,这里因成立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而闻名天下。

1958年至1983年的20多年间,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一直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经济制度,成立于1958420日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作为“一大二公”的典范,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被誉为“东方第一社”。20世纪80年代以来,嵖岈山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它作为第一个人民公社所经历的曲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让我们走进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走进那个时代,回忆那段岁月……

乘势而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三年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有着加快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党内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膨胀,触发了一场农村生产关系急剧升级的“大跃进”。“小社并大社”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奏和序曲,而“小社并大社”的直接动因则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跃进”。曾经主宰中国四分之一世纪历史进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从遂平县嵖岈山迈出第一步的。人民公社在嵖岈山的发端既有其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历史选择了嵖岈山,嵖岈山创造了历史。

1957年冬和1958年春,地处豫南平原的遂平县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农田水利和山区建设的高潮。嵖岈山区的一些高级农业合作社,在水利建设和荒山绿化中出现了一些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他们采取“联合”行动——小社并大社,收到了显著效果。

19584月,在兴办下宋水库水利工程中,并大社成为嵖岈山农民热烈讨论的中心话题。

1958417日开始,嵖岈山区的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带着决心书、请愿书,一批批涌到杨店中心乡,要求领导对并大社明确表态。1958513日,嵖岈山大社在《关于成立卫星农庄的报告》中称:各社队共写决心书1950份,血书148份,申请书38410份。

就在这时,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激发了遂平西部山区并大社的热潮,使嵖岈山大社应运而生。大社成立之初叫“卫星集体农庄”。

19585月,根据嵖岈山卫星集体农庄的经验,全县各大社普遍更名为集体农庄。195855日,中共遂平县委书记处书记娄本耀应召赴郑州向谭震林副总理汇报了建大社的经过。谭震林听完汇报后表示:“你们成立八个部是政社合一呀!巴黎公社也是政社合一,你们和巴黎公社差不多呀!”娄本耀连夜给遂平县委办公室主任高运坦打电话,告诉他新乡七里营的同志明天要来参观,要他马上把全县8个农庄改成公社。

按照谭震林副总理等领导的指点,“卫星集体农庄”最终定名为“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立后,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卫星公社简章刊发全国,各大媒体对其经验纷纷予以刊发转载,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为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样板。


理想之国

公社初创时期,领导机构分为党委和管委两个系统,党委系统的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监察委员会及各大队总支、支部,管委系统有“一办七部一委”。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初次草稿)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都可以入社为正式社员。对于过去的地主、富农和反革命分子,以及其他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允许他们入社做非正式社员,对于已经摘掉帽子的,允许入社做正式社员。非正式社员在社内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但在经济上可以和正式社员享受一样的待遇。非正式社员依照法律取得政治权利,可以转为正式社员。

公社实行全民武装。适龄的男性青壮年和复员退伍军人应该编成民兵,经常进行军事训练,并且担负国家所分配的任务,民兵在受训和执行任务期间,时间较长的,公社可以酌记一部分劳动日;如果已实行了工资制,工资照发。

公社组织公共食堂、托儿所和缝纫小组,使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便于管理,公共食堂和托儿所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不愿意参加食堂和托儿所的,听其自便。参加食堂的,也可以自己另备小菜。公共食堂、托儿所和缝纫小组工作人员的工资供给,由公社负责。公社对于缺乏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生活上负责加以安排和照顾,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必要的保证。公社要组织幸福院,收容没有儿女的老年人,组织他们参加轻微的劳动,使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

公社实行公费医疗。逐步建立和健全医疗机构,逐步做到社有中心医院,能收容一般重病号;大队有门诊所,能诊治轻病号;生产队有保健员和接生员,能进行预防疾病、看护病人和为产妇接生的工作。

在收入稳定、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先规定每个劳动日的价值,每月按照社员实做劳动日的多少,发给一部分或全部劳动力报酬,作为向工资的过渡。在社员能够自觉地巩固劳动纪律的情况下,实行工资制。按照每个劳动力所参加工作的繁重和复杂程度,以及本人的体力强弱、技术高低和态度好坏,由群众评定他们的工资等级,按月发给不同的一定的工资,有特殊技术的,可以另加技术津贴。

实行与劳动密切结合的普遍义务教育,普遍设立小学和业余补习小学,逐步做到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能入学,所有青壮年都能补习到高小程度。在小学较高年级,实行半工半读、教学与生产结合。逐步做到在每一个大队建立一个业余农业中学,所有青壮年都能够补习到高中程度。在条件具备时,建立适合公社需要的专科大学。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实行“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体制,按照“生活集体化、组织军事化”的要求,把人民公社的男女劳力编为团、营、连、排,实行统一的军事指挥,在生产上开展大兵团作战,统一了服装。公社实行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工资制和全民性公费医疗;大力开展兴修水利和机械化耕作、农具改革,集体大生产,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较大进步。但一度出现虚报产量、放“高产卫星”和盲目浮夸的做法。比如第一颗高产卫星是5亩小麦单产2105斤;第二颗高产卫星是2.9亩小麦试验田总产10238斤,亩产353075钱。

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浮夸是不会走太远的。1961年年底,办了近4年的公共食堂终于黯然熄火。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尽管没有像大食堂一样被解散,但它已失去了昔日的荣耀。

今非昔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人民公社已退出历史舞台。20181030日,嵖岈山镇杨店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再度聚首,谋划全村发展大计,承担起县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的重任,成功举办杨店村振兴股份经济合作社揭牌仪式。

六十一甲子,历史的车轮循环往复,发展的历程艰辛曲折,如今的嵖岈山镇正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嵖岈山温泉小镇、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杨店村振兴股份经济合作社揭牌也将开启嵖岈山农村集体经济新篇章。

杨店,60年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杨店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杨店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杨店人大气磅礴、战天斗地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追忆和学习。嵖岈山镇党委书记徐俊启说:“再度提出集体经济,不是重走人民公社老路,而是立足当前生产力发展实际和全国发展大势而作出的制度性安排。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命重大,意义非凡。”

新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使嵖岈山人清醒地认识到首先要做好科学管理。不断完善、规划“三会四权”制衡机制,切实组织开好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科学统筹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依托历史赋予的公社文化资源禀赋,加快推进乡村文旅项目建设;立足青泓农业落地优势,加快“三品一标”报批,打造产业品牌;立足嵖岈山特色小镇核心腹地区位优势,强化宣传推介,吸引更多更好资本、产业落户杨店。通过做好产改这篇文章,有效整合集体和农户的资产资源,深度对接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如河南广华农业集团流转的万亩土地种植蛋白桑,既可绿化环境又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亩产毛收益可达4000元,还可延长产业链,生产绿色无抗畜禽产品、食品、保健品、药品等,实现产业集聚带动脱贫致富。

新一轮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顺应农村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必然,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以史为鉴,我们将理性、客观地看待上个世纪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存在与消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86d4ed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