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说唱”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3-02-11 22:31: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说唱的前世今生

“上海说唱”的前世今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日前,《中国好歌曲》成为荧屏热点,节目中一首《明天不上班》的歌曲掀起热潮。节目现场,来自四川成都的说唱男孩谢帝用成都话飞速说唱全曲,着实让导师们听得晕头转向,不懂却很high导师们随着节奏手舞足蹈,就连一向沉稳的刘欢老师都在最后激动地模仿着:“老子明天不上班!”不止场内观众们兴奋了,场外微博上众人也是乐翻了天,歌坛大姐那英嚷道:“老子明天不唱啦”,众网友纷纷表示:“明天不上班,爽翻!爽翻!”一下子,这首唱出了广大上班族心声的年度“马上放假”神曲被转发数十万条、评论上万条。

提起说唱,老上海都知道“上海说唱”,这种曲艺样式一直扎根于民间,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曾出现非常多的反映大众心声、远比《明天不上班》寓意深刻的说唱节目。作为上海的本土曲艺,它承载、记录着几代上海人的记忆。只是,如今新上海人与上海本土年轻人对之已陌生,属于上海非物质遗产的“上海说唱”目前正处于濒危的处境,亟需出现新的力量将之传承并发扬光大。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老中青三代上海说唱方面的专业人士,重新回顾上海说唱的历史,寻找上海说唱的振兴之道,同时借之思考艺术如何真正的“深入生活”,“扎根于民”。

上海说唱的雏形

早在19世纪末二十年代初,就有了上海说唱的雏形,表现为用上海方言及上海流行的曲调演唱的“卖报歌”、“唱小曲”等形式。1909年出版的《图画日报》有如下记载:“小锣鼓咯噹噹,肩上招牌插一方。新出新闻卖朝报,三文二文买一张”。“唱小曲,句调熟,闹五更,十八摸,一只胡琴咿咿哑,一遍听过无还复。”

“在清末,有一个苏滩名艺人叫林步青,他才思敏捷,能即兴编唱。将当天发生的社会新闻编成‘时事新赋’演唱,深受听众欢迎。同时,在当时的街头巷

1




尾,‘小热昏’也唱新闻,小锣一敲,张家长李家短,说说唱唱讲讲。1915年时,有个新剧叫《西太后》1112本里,有个演员说,慈禧太后要看堂会,于是,各种节目上演,其中有一个滑稽演员,用说唱的形式唱了一段苏北空城计,上海说唱的雏形由此开始从街头走到剧场。”曲艺理论家徐维新介绍道,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上海滑稽、上海说唱方面的理论整理研究,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时,他自己也写了很多上海说唱作品。

20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上海说唱进入发展期,它的主体部分融入独脚戏,成为独脚戏中的唱派节目。如王无能的《哭妙根笃爷》、刘春山的唱新闻节目,《一百零八将》《游码头》、袁一灵的《金陵塔》等。袁一灵改编、演唱的《金陵塔》注入描绘铃塔建筑雄伟精巧、歌颂劳动人民创造和智慧的内容。绕口令部分增强了难度,更显示出演员的嘴皮功夫和语言技巧,广受传唱。 现已88岁高龄的滑稽表演艺术家小刘春山清晰地记得,每天父亲刘春山都要睡到11点左右,起床后就会去卫生间蹲马桶,一蹲就要蹲好久才出来,“他主要是在看报,看到报上哪个新闻有意思,就记下来,中午也不午睡,琢磨着把看到的新闻编成段子,夜里就拿到游乐场唱,所以天天有新唱段出来。” “我爸爸非但唱新闻,还有笑料,很受欢迎。我爸爸在大世界唱好后就到永乐公司去唱,一些观众也跟着去,还要求‘把刚在大世界唱的再唱一遍吧’,爸爸就想,再一模一样唱一遍,有啥意思啊,就把音韵换掉了,观众一听,怎么又不一样了,挺好白相。”回忆起父亲的“绝活”,小刘春山一脸自豪。 刘春山表演以快口著称,妙语如珠,神完气足,即兴表演尤佳,常把当天报载新闻编成段子演唱,后被冠以“潮流滑稽”称号,他和江笑笑、王无能一起被誉为“滑稽三大家”。

“我爸爸样样都学,做很多准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深入到生活当中去,所以肚子里东西特别多。”小刘春山记得在他小时候,父亲就已经有了汽车,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但是呢,刘春山出门很少用汽车,小刘春山就很纳闷,干嘛放着汽车不用,有福不会享啊?一次他跟着父亲在马路上走的时候,就问父亲,刘春山笑着说,“我晓得享福啊,但是我边走路边可以东看看西张张,记下来以后可以在台上派用场的。”

小刘春山告诉我,他父亲还同不同阶层的人接触,有时不得不与流氓打交道。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0c7252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