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的春天阅读题及答案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名叫闸山。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闸山都是光秃秃的。只有到了春天,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仿佛一夜之间便染红了山,染红了天。如果是早起上山的话,还能看到那些娇艳的花瓣上还饱噙着昨夜的露珠。 二哥家就住在闸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他兄弟姐妹六个,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十五岁那年,二哥初中毕业,便跟着做木匠的父亲学起了木工手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中,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打磨声中,在漫天飘舞的刨花飞屑中,那一根根粗糙笨重的木头,在二哥的手中变得越来越轻巧,越来越精美。 有一天,父亲带着二哥去一户人家做活。父子俩挑着工具走在田埂上,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咱到人家去干活,一定要好好干,不然对不起自己的手艺,也对不起人家称你一声师傅。”父亲说的这句话,二哥记了半辈子。 上世纪80年代末,不甘于在农村做一个木匠的二哥,带着板凳、锯子、斧头,还有父亲给他的十块钱和殷切嘱托,只身前往县城,在离县城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处房子。那房子本是闲置的牛屋,二哥将其修葺一新,开了一个农具店。 可那终究是牛屋改造的房子,一到夏天,蚊虫苍蝇乱飞。冬天也不好过,粗劣的房子抵不住尖啸的寒风,还有饥饿的老鼠“唧唧唧”地在屋子里到处奔窜。 如果说此时的二哥是闸山上那待开的映山红,那么,一冬的沉淀酝酿了恰好的花期,他所等待的只是春天的绽放。 从前的农民耕田种地多离不开农具,但很多农具并不好用,譬如犁田所用的犁头,笨重又难用。二哥听说河南有一家工厂生产新型犁头,便不远千里前去取经。 经过学习,二哥很快掌握了制作犁头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反复钻研改进,最终发明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犁头。二哥的犁头,一度成为巢湖地区独一无二的农具产品,二哥甚至给他的犁头设计了商标。 为了宣传他的新式犁头,二哥别出心裁,拿起毛笔,在大白纸上写下了一张张宣传单。他白天干活,晚上就骑着自行车前往一个个乡村,在沿街的电线杆上张贴宣传单。 有一天晚上,二哥跟往常一样,带着他自制的宣传单,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二哥去的村子要经过一段山路。微弱的月光下,崎岖的山路像是一条银白色的河道。路旁的山林隐匿在了沉沉的暗影里,一切白天赋予山林的色彩统统变成了黑色,与夜色混成一片,看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天。 远处隐约传来一阵豺狼叫声,让孤身一人骑行在山路上的二哥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可偏偏这时自行车链条掉了。借着模糊的月色,二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安好链条,忙不迭地朝着更深的夜色中骑去…… 二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全县各个乡村,完成了他的宣传目标,也打响了他进城后的第一枪。 后来,随着农村机械化的推进,耕牛犁田逐渐被拖拉机和耕田机所取代,很多农具店的生意每况愈下,纷纷倒闭。二哥的农具店也未能幸免。 生活,就是这样造化弄人,它能让你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荣耀,也能让你品尝失败甚至绝望透顶的滋味。但有的人就是这么奇怪,无论他经历了什么,他的心里对梦想的渴望,都不曾被销蚀。 于是,不服输、不认命的二哥,带着梦想又一次选择了出发。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首都北京。那年,他三十九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885816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