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一词从何而来? 中国古代如何有拼音吗?(没有) 没有拼音的时候,人们怎么认识汉字呢? 直音法,盛于汉代,如“材,才声。”以同音常用字注解生字,即“音某”。 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 缺点是有的字没有同音字或者同音字就是生僻字,如“丢”“铥” 唐 陆德明《经典释义》 (铥为一种质软银白色稀土金属,可作X射线源),这样的字就 没有办法注解了。 类似直音法,以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解,如:“刀”,“到”平声。 比直音 清 张玉书 陈廷敬《康熙字典》 法稍有进步,但仍不方便。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反切法,又称反音切,东汉到清末沿用一千六百余年,对汉字标音起着相 唐 武玄《韵诠》 当重要的作用。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如“昌”,“尺良 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反”。第一个字为上字代表声母,第二个字为下字代表韵母。这种 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 方法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汉字里只有辅音发音的字是不存在的,而 清 刘熙载《说文双声》 以元音开头的字也很少。 北宋 陈彭年 丘雍《广韵》 宋 丁度《集韵》 明 吕坤《交泰韵》 清 潘耒《类音》 字母注音法,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西方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 意大利 利玛窦《西字奇迹》 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根据拉丁文发明的二十六个声母 法国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 和四十四个韵母所编写的拼音方案。明末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9),他沿袭利玛窦所创体制,即用利玛窦二十五 字母“互相结合,上加五个字调记号,来拼切一切汉字的读音。他 和利玛窦开启了以拉丁文为中文注音的先河,引发了中国几百年后 用字母拼音的潮流。 切音法,清末民初出现,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拼音,现代汉语词典后几 页经常看到的注音字母,拼音旁边。 汉语拼音方案, 朱文熊《江苏新字母》 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 刘孟扬《中国音标字书》 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 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 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 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向毛泽东提出,为了有效扫除文盲,需迅速进行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矛盾等人研究。 1949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期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混合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式。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式,以便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1955年-1957年,汉字“拉丁化”方案制定,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标注,成为汉字普通话的音标。 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 现在,大部分汉语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都采用汉语拼音方案。 东汉许慎首创。他在《说文解字》中把形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如木、杜、李等字都属木部,木就是部首。自许慎创立以形旁编排文字的方法以后,这种方法千百年来一直为编纂字书的人所采用,只是分部的多寡有所不同。如《说文解字》分为 540部,《康熙字典》分为214部,《新华字典》分为189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9682dd6f1aff00bed51e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