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 。 2 、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诵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用心品读诗文, 小组合作学习, 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接 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 2、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激发学 生对西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 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有关西湖的图片和古诗《望湖楼醉书》 教学过程及意图 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开 课伊始图片的展示更是让 设计意图 湖的美丽并试着说出自己此时的心里感受。 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西湖的 2、师: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又感到语言 美丽,萌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 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 题) 。 3、引导学生交流苏轼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与西 湖的不解之缘。 生感受作者对西湖观察之 细,用心用情之恳切, 打下 认知基础。 二、借助注解,初读感悟 ( 板书诗 文如其人,诗由心生, 了解这些背景资料, 就为学 1、自由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查,纠正字音。 这是一个学生自己主 3、将诗句中写景的词语画下来,借助工具书及 动探寻新知的过程。 在这一 资料理解诗意。 环节中,我给学生留足自读 的时间, 使学生的阅读、 理 三、合作探究,精读品味 解能力及读书方法继续得 1、小组讨论交流,释义。 2、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 怎样的西湖画面?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3、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 生想象、感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不同画面, 到锻炼。 使学生的理解和交流 有路可循,有章可依。 并且通过追问“浓妆时的西湖是什么样?” “淡抹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的观念贯彻始终,使自主、 的西湖又会是如何景致?” 使学生感受到: 空濛 山色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 是其淡雅的妆饰, 潋滟的水光是它浓艳的粉脂, 进而 落实。 体会作者把晴雨皆宜的西湖比作西子之精妙。 在此理 解基础之上, 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读出自 己所感,读出诗之韵味。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联系课初所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来品味作者此时的心情,并带着这样的感受再去吟 诵,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 充分感受古诗的 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 2、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苏轼的另一首描写西湖的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使学生充分地感 受西湖的另一番景象,激发学生对西湖景观的向往、 热爱之情。 五、作业 1.读一读 ( 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 ) 2.说一说 ( 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 3.讲一讲(做一个小导游介绍诗中所描写的西 湖) 这样的结束语使这节 课的内容情感得到升华。 结束语: 这节课, 我们在古诗中漫步, 在祖国的 堂内容延伸到课。 给学生选择的余地,把课 山山水水中畅游,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 需要我们细细 品味,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期待我们用心感受。 六、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水光潋滟 雨:山色空蒙 以提纲式为主, 展现课 文主旨 西(子)湖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a0f4c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