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生平事迹 鲁迅1881年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大家族,七岁开始结束启蒙教育,十二岁在三味书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并对艺术和课外书籍有着很大的兴趣。然而,十三岁那年,鲁迅的祖父深陷科场案子被关进监狱,加上父亲病重去世,家道中落,这些经让他看清了社会的冷暖。 1898年,鲁迅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下面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开始读先进的自然和社会科学,深受新思想的影响。1902年,鲁迅毕业后公派到日本留学,先在弘文学院学习语言,然后到仙台医院专门学校正式学医,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反清革命,并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鲁迅回国后,在浙江的两所师范学堂任教,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蔡元培请鲁迅担任教育部的官职,并任教于不同的学校。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陈独秀等人的宣传,鲁迅备受影响,参与了五四运动,并发表了《狂人日记》等名篇。1926年,鲁迅赶赴厦门大学当文学系教员并担当国学院教授,两年后创办《奔流》,并1930年主导了左翼最佳联盟创立。1936年五十五岁的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 《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一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面对“八一三惨案”,鲁迅很是愤慨,表示自己看懂了亡国民族不发出声音的原因了,并给出预言,也是忠告,沉默之后,如果不爆发就等着灭亡了。不过封建制度根深蒂固,没有多少人听得懂或关注多这个忠告。 《故乡》中的一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全文的结句,很好地总结了全文所要表达的意思。鲁迅认为一个再好的愿望如果不是实践就相当于空话,白搭。所以当面临困难时,一定要尽力与尝试,不断探索,说不定就能实现了。全句说明了希望是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得出来的。 鲁迅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出自于《门外文谈》,用浅显的哲理和合适的比喻时间短暂,警示人们不要浪费时间。 鲁迅是民国时期出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出生家境殷实,在少年时期遭逢家道中落,看尽了世态炎凉。这样的经历促使他具备革命性,也让他看清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写出了众多具有现实批判的作品,震撼人们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鲁迅出生于清朝末期,他的思想上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更多的还是其思想的开放和独创性。鲁迅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面,但是鲁迅却没有随着时代的脚步而随波逐流,反而是自己敢于不拘一格,用自己与时代截然不同的力量指导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康庄大道。但是鲁迅的思想从来都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与国家的命运以及民众的存活紧密相连的。 鲁迅大力地倡导新文化运动,并且也是中国近代民众思想绝醒的主力力量,在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里面,鲁迅的思想是让人震惊的,鲁迅思想中有着独特的性质,与整个时代人们的观念都是截然不同的。但是鲁迅并不曾有过害怕和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朝着未来走去,鲁迅的思想是现代的,在整个时代的背景之下是独一无二的。鲁迅同时也有很多表现出自己对于国家兴亡的关注和对于民众昏聩无知的忧心的著作,其中每一本书都能够看出鲁迅的思想与时代有着离经叛道的特点,而这种独特的地方却能够引领时代发展的方向。 鲁迅的思想前后是有所变动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从鲁迅的人生经历便可以看出来了,鲁迅前期是渴望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但是在真正从日本留学回来之后,鲁迅却开始了弃医从文的道路,由此可以,这是因为鲁迅的思想有了明显的不同,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时代的本质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a2e25c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