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与邱菽园决裂的一幅扇面

时间:2022-04-23 10:3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康有为与邱菽园决裂的一幅扇面

作者:张素娥

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1



康有为( 18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出生于一个以理学传家的名宦之家,幼有神童之目,熟习儒经,涉猎群书,“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之后,自号长素。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1879年到香港游历,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看到“西人治国有法度”,开始改变视外国为“夷狄”的传统观念,易号明夷。1898年主持新政,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但告失败,后易号更生。此后,康有为开始了政治逃亡生涯,去国离乡,流亡16载,历经32国,环球行程总计约6万里。19176月参与溥仪复辟失败后,易号更甡。晚年自号天游化人、西樵山人、游存叟、南海老人。世人尊称“南海先生”。

康有为是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但是,康有为作为我国近代一位富于开拓的改革者、思想家、学者,曾经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政治、思想、学术、诗词、书法、考古等各个领域内,倾注着满腔热忱进行了前瞻性开拓意义的探索。尤其在书法领域,推举其为清末民初独树一帜、开宗立派的书法太师,更是无可厚非的。决裂前的扇面

释文:飘泊瀛蓑九万程,苍茫天地剩余生。狐裘琐尾泥中叹,羊茚凄凉海上行。梦绕尧台波缥缈,神惊禹域割纵横。九州横观呼谁子,龙啸天南起大声。寄邱菽园孝廉并呈老兰先生。康有为。

印章:南海康印有为(朱文方印)。

该扇面是作者维新失败后于光绪庚子年( 1900)正月初二逃亡至新加坡时所书的一首七言诗(《康有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月北京第1版),“飘泊瀛寰九万程,苍茫天地剩余生。”诗句描述的正是作者当时所处危急的政治背景的写照。题款中提到之邱菽园者,正是在新加坡作为东道主接济康有为之人,原名邱炜薆(1874-1941),乳名得馨,字萱娱,号绣原、啸虹生、星洲寓公等,新加坡著名侨领,福建省海澄县(今厦门市海沧区)新埯乡惠佐村人。其父邱笃信(1820-1896)20余岁到新加坡创业,后来经营米业致富。1881年,邱菽园8岁,随父母到新加坡生活。邱菽园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1 5岁回海澄参加童子试,一举而考中秀才;21岁,考中举人,次年赴北京考进士失败,从此绝意仕途。1896年,邱菽园父亲病逝,他与兄弟继承了父亲遗产,成为新加坡富商,同时也是新加坡唯一举人,一面经商,一面从文,倡立“丽泽”、“会吟”二文社。1898年创办《天南新报》、《振南日报》,鼓吹维新救国。1902年编写与出版《新出千字文》。《新出千字文》是新加坡现存最早的一本启蒙读本。1929年担任《星洲日报》副刊编辑,主编《繁星》,为星岛著名报人。

就在康有为出逃国外途中,1900年,27岁的邱菽园迎康有为到新加坡,还独捐出万元,资助康梁等人的勤王大举,被康有为推举为南洋英属各邦保皇党新加坡分会会长。此件《康有为行书扇面》正是此时此地所书,而不会再晚于是年。因为事实上,其后不久,邱菽园就公开与

康决裂,从此二人不再往来。这一点可视为对康有为作品鉴别时进行辨真假和断代的有效依据。

上述书作题款中还提到另一人老兰者,名潘飞声(1858-1934),乃康有为的同龄人,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士、独立山人等。斋名剪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为近代广东著名诗人、书画家。祖籍福建省,先祖于乾隆年间落籍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 曾执教于柏林大学教授汉文学,游历过西欧诸国。 1894年甲午海战后,提倡变法图强。同年秋赴香港,任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1906年江南文风大盛,精英荟萃,同年夏离香港返广州。1907年到上海定居,加入南社。潘氏长于社交,与丘逢


甲、居巢、居廉、吴昌硕、黄芦、黄遵宪、吴趼人、康有为、邱菽园、黄宾虹等交游,无不成具至交,从而大大开淘了思想境界。擅书法,尤擅行书,苍秀道劲,还善画折枝花卉。具诗词盛名,诗笔雄丽,时有奇气,所作《罗浮山纪游》诸诗,甚得梁启超和陈衍称赏。陈璞在《花语词》序中称其:“岭表词坛,洵堪独秀。”主要著作有《西海纪行卷》、《天外归槎录》、《说剑堂诗集》、《说剑堂词集》、《在山泉诗话》、《两窗杂录》、《说剑堂全集》、《饮琼浆室词》、《春明词》、《饮琼浆窒骈文钞》、《翦淞阁随笔》等近20种,著述甚丰,获“六十年间万首诗”之誉。

上述《康有为行书扇面》书于1900年,乃潘飞声在香港任职报社期间,当时特殊的动荡背景说明此间二人已有着非比寻常的密切关系,这可以从他们身上太多的相似之处寻找到答案。同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旅行家之一,他们阅历之丰富何其扣合;同为豪迈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同样想象奇特、辞采瑰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政见上同样怀揣着向往西方文明之变革抱负。因而,康、潘二人互为景仰、诗书同道显然已不需置疑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7886ce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