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后一次演讲

时间:2023-03-31 02:06: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最后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学会本课的字词;体会本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讲演语言爱憎分明,要认真体会增强语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 【教学重难点】

探讨、研究、实践句式变化、修辞的使用等语言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形式】

创设热烈的探讨和研究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习主体敢想、多想,敢说、多说;教师积极示范,做学生的样板。 【教学准备】

卡片、演讲稿、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布置】

阅读文章下注释,了解背景,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学习方法,争取通过自己的揣摩,自制卡片,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能够演讲。

(点评:预习的目的是以思带读,让学生读懂此文,体味作品的情味。圈点、勾画批注法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揣摩,已初步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并且尊重、信任了学生。 【教学步骤】

.导入:(时间约为五分钟) 明确预习达到的目标。

A.拿出自制卡片 ,同桌交换回答,(字词、作者简介、语句揣摩练习)

(点评:自己设计小而易的问题,既检查了预习情况,锻炼了动口、动脑的能力,又激发了兴趣。另外,主要的目的是运其才智,相机诱导。) B.提问:《最后一次演讲》是怎样一篇文章?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演讲的?为什么叫做“最后”一次演讲?

(点评:目的是引导学生讲出闻一多先生演讲的目的、对象和背景,强化演讲语言的运用效果。)

教师借此创设意境,教师范读《最后一次演讲》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环境。 (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闻一多先生演讲语言取得如此的表达效果,所使用的语言技巧,使学生对演讲语言的运用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点评: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入了文中的情境;教师也做了引路人,学生会更大胆、放松的进入角色,为下面和谐的课堂气氛奠定了基调。)

教师适当的点拨后,配音让学生自荐朗读。

(点评:学生在模仿中进一步获取语感,学会运用表达技巧;并在欣赏的氛围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进入主题[学生带着要求阅读文本,学生感受阶段]:(时间约为十分钟) 要求:①自读课文,对文中精辟的语句进行摘录。

1


(点评:自读程序体现读思结合,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让学生对文中精辟语句的摘录,不仅积累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②探讨、研究、实践句式变化、修辞的使用人称的变换。这些语言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问题:《最后一次演讲》的语言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烈的表达效果?

(目的:引导学生以《最后一次演讲》为例题,对演讲的语言技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还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权力,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知识学活了,能力提高了,并且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

三、课堂主体部分[学生认识提升阶段]:(时间约为六分钟)

教师拿出两个体现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典型演讲片断,供师生阅读、品评。

(目的:印证、夯实学生在感受阶段建构的关于演讲语言的知识意义)(点评:既有整体的感知,又有重点的欣赏品味,能很好的把握课文的特色,品评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了,学生真正做课堂主人的角色又进一步得到了体现。)

四、渐入课堂的高潮[学生独立品评阶段]:(时间约为14分钟)

分发给学生3篇现当代优秀演讲片断的演讲稿,放手由学生以讨论的形式,研究、探讨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演讲稿中的体现,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演讲。

(点评:放手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尝试演讲,实行教学民主,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五、全课的高潮[学生独立实践阶段]:(时间约为10分钟) 课件展示:(配以图片和声音,即兴演讲)

说明:垃圾箱附近遍地是垃圾,痰盂周围尽是痰迹?排队候车,长龙静卧,但车一到,总有先强先一步,破坏了秩序,导致了汽车门口的喉梗阻。

(点评:图声读本进入语文课堂,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演讲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各个器官,让知识教学、口头表达及综合能力的训练、潜能的开发都落到了教学的实处。) 六、总结并作业:(时间约为两分钟)

①明确指出本节课学习的仅仅是演讲的基础,更多的研究与时间还有赖于日后的勤学苦练。

②列出参考题目,作为学生继续研究演讲、演讲语言的工具。

(点评:引进源头活水,走出封闭隔绝的误区,为学生日后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过:“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些话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初中三年级语文课本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拟定的,其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都体现了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强化了“大语文”的观念,也较好体现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情绪,让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点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自制的卡片----新颖、简单;教师范读;学生的总体参与探讨、研究;自愿举手朗读、演讲等手段,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课堂形式丰富多彩。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2624e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