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框架理论 关系框架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心理学、社会学、沟通学研究中流行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指的是依靠关系的能力来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也是通过促进关系发展来处理冲突和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 该理论最早源自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里德(Richard L. Rider)于1977年提出的“形势关系模式”,它主要认为人们在关系中存在着彼此约束及共同认同的形势关系,这类形势关系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早期的研究都集中在形势关系模式上,但是199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更多的关系理论。具体而言,研究者发现,在一种固定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参与者会在特定的关系框架中作出行动,这种行动可能会影响另一个参与者,通常会导致行为或心理结果。 关系框架理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关系框架、周围关系和形势关系。关系框架指的是一种安全、有序,能够支持人际关系的结构,它由参与者之间的角色、职能、权力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和行为形成。周围关系是指在特定的框架中参与者的关系的整体氛围,它可以反映行为的类型、频率以及其可能的影响。最后,形势关系反映了参与者之间的约束、认同及其相互依赖的程度。 关系框架理论的理论主张归结为三大点,即行为决定关系,关系决定行为,以及形势关系的重要性。首先,行为决定关系意味着,人 - 1 - 们通过行为改变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影响其他人的行动。其次,关系决定行为,即通过关系,我们可以引导或限制某一行为的发生,在社会环境中,参与者的行为取决于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形势关系的重要性是指参与者之间的共同认同和约束关系,它是在特定社会关系结构中,参与者能够形成特定行为和心理反应的关键因素。 关系框架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理论,主要用于探究人际交往过程中,社会关系模式及其结果,其中参与者之间的直接行为以及其影响。它也可以用于理解和处理社会矛盾和冲突,以及建立和维持有效的人际关系,并通过改变社会结构来促进社会关系的发展。它更能帮助我们认识人际关系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把握在社会环境中,有关社会行为的改变。 总之,关系框架理论是一种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社会关系的社会理论,它可以帮助参与者揭示其社会关系的本质,并从中归纳出有效的人际关系模式。通过对关系框架理论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社会矛盾和冲突,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并积极参与社会环境的变革。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99c862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