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学目标: 桂林山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和语言的韵律美。 2、学习作者排比句式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3、模仿作者用排比句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1、同学们,初读了《桂林山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生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这句既是是全文的总起句,也是中心句。桂林山水真的如人们说的天下第一吗?我们一起去考究考究如何?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漓江的水。 二、品读课文,学写法,感受美。 1、读中感悟美。 师出示幻灯指着示意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无瑕的翡翠)。追问:美吗?再读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说说漓江水美在哪儿?(静、清、绿) 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真让我陶醉!我们再读读。 作者怎么就能把漓江水写得这么美呢?让我们读了还想读,读了还想读,越读越觉得美。 2、用比美的方法读句子发现妙处。完成自学、互学、展学。 师出示三个句子: 1、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2、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指名读。 提出比美学习要求:请同学们从上面三个句子中选择一个句子和原文中的句子进行对完成自学互学比,说说哪句写得美?美在哪儿?再小组交流,汇总意见进行汇报 。 (汇报参考:原文和1句对比:原句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从而深程度上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美。原文和2句比:原句好。因为这句话用了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情感美。原文和3句比:原句好:因为这句话用了“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构成了一个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而第三句没有运用排比句,用“真静啊”、“很清”、“绿得”,感觉有点乱,显得零乱。——韵律美。) 根据学生的汇报漏点(具体 感叹 排比 形象美 情感美 韵律美)进行小结。 3、小结:同学们真是美的好判官,李老师给这种既有感叹,又有排比的句式取了个名叫:感叹式排比句。(记记它的名) 再美美的读读这个感叹式排比句,能背的同学就站起来像诗人一样美美的朗诵。 4、我们比出了漓江的水美、作者的情美、描写的语言美,作者也比啦,作者把漓江水与谁比?比出了什么?读读,说说。 小结:漓江的水美吗?是不是天下第一? 我们考究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是否甲天下呢? 我们继续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 5、学生齐读三自然段,追问:桂林的山美吗?美在哪儿?作者是怎么把桂林的山写得这么美的? 6、学生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7、总结:作者也用了感叹式排比句,展现了桂林的山美的天下第一。 所以我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观赏着。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12689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