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新闻作品推介语写作要点

时间:2023-01-01 07:03: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参评新闻作品推介语写作要点

参评新闻作品能否评上好新闻,能否获得高等次奖,起决定性的因素在于新闻作品本身的质量。但推介语的写作也不能忽视。推介语犹如一位评委,它极力推荐本作品获奖并获高等次奖。推介语写得马虎,就相当于派出了一位没有能力、不善言辞的评委。这样的评委怎能为本作品说话?因推介语写得糟糕,作品与好新闻擦肩而过或降低获奖等次的情况不是没有。此,有必要研究推 介语的写作要点。

一、挖掘重大意义。意义属于主观的范畴。对事实客观报道的新闻,一般情况下是不直接点明报道的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写推介语时要点出作品的意义。有的新闻点不出什么意义,新闻价值不大,因而也不可能成为好新闻。大多数新闻是能够点出意义的,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成为好新闻的可能性大。一般推荐参评的新闻作品都有一定的新闻价值,都能点出意义来。挖掘意义要从作品内容出发,结合大背景、大气候,自然得出结论;不能没有联系,牵强附会,夸大作品的现实意义。否则,会弄巧成拙,损害推介语这一评委的形象。这里不妨举一个作品意义挖掘得恰到好处的例子。湖南《常德日报》刊登的《摸坨排序当组长轮流坐庄真荒唐》的消息能获得湖南省地州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在某种意义上说,得益于作品意义的挖掘。这篇消息说的是这么一件事:湖南常德市鼎城区石 门桥镇双堰塘村10组村民因当组长有笔不薄的报酬,于是家家户户都 争着要当组长。1996年,联系该组的村支书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采用了荒唐的方法:让各家各户派出代表抓阄排序,轮流坐庄当组长,致使该组组长这一官位排到了2026年。这篇包括标点在内只有380字的消息,乍看令人感到无多大意义。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这条稿件反映了我国目前带普遍性的4 个重大问题:一是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农民争当组长的目的是为了“当官”和“发财”)。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亟待改进(村支书对群众不正当的要求,采用了简单而荒唐的抓阄方法)。三是农村基层干部法律意识亟待增强(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组长也要选举产生。抓阄定组长显然是违法的)。四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亟待改善(1996年发生的这桩怪事,在被曝光之前,一直无领导过问)。有人认为,要相信评委的认识能力,作品意义不必说出。如果评委万一意识不到呢?说出作品意义不是可以给评委以启示吗?就是评委能意识到,与推介语产生共鸣岂不是更好。

二、点明写作特点。写作特点指报道形式方面的内容。俗话说:好花还须绿叶衬。新闻的内容就好比花,形式就好比叶。新闻作品的优劣主要由内容决定,但不能轻视形式。形式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新闻写作形式目前已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同种形式在大的方面有着共同性,在小的方面却有着个性。抓新闻的写作特点,不应该从大处着眼,应从小处着眼,也就是说应从别具一格的地方着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闻作品形式方面的“特”凸现出来。一般地说,每篇新闻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只不过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有的多,有的少而已。点明新闻写作特点,可以从结构、语言等方面去分析。试以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作品《在大海中永生》来说明。这是一篇关于邓小平骨灰撒放的通迅。此文内容重大,形式也有特点,融纪实性、政论性、抒情性为一体。新华社在该作品的推介语中,对写作特点进行了重点介绍。介绍纪实性这一写作特点时,推介语说:“记者的现场描写十分真实,没有着意的夸张渲染,字里行间渗透着真情,字字句句打动人心。朴朴素素的纪实性描写,达到了叙事、状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境界。”介绍政论性这一写作特点时,推介语称:记者没有停留在纪实描写上,巧妙地选择了以大海为契合点,极富思辩色彩地回述,把通讯的思想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介绍抒情性这一写作特点时,推介语道:通迅的抒情有两种表现手法极为感人。其一是拟人化的抒情……其二是运用诗歌的反复咏叹手法,一咏三叹……

1




三、交待采编过程。如果说重大意义、写作特点能为评委意识到的话,那么,采编过程评委一般是难以猜测到的。采编过程与重大意义和写作特点相比,的确不是决定作品优劣的因素。但是,鲜为人知的采编过程能使评委对作品产生好感,艰难的采编过程,甚至能使评委高抬贵手。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地写好采编过程。顾名思义,采编过程包括采和编两个方面的情况。写采编过程,要突出采或编当中付出心血的事。例如,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来自高墙内的哭诉》的推介语,对采访过程进行了重点介绍。因为,这篇通迅写的是打工者在台资企业的不平遭遇 。而台湾老板践踏《劳动法》,非法体罚、殴打和侮辱员工的第一手材料,是本文 作者冒着风险以打工仔身份深入这家企业亲身体验一周得到的。这么来之不易的作品,评委怎么忍心不投一票呢?又如,在国内外曾经产生巨大影响的《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一消息的出笼又有另一番经过。19781115日,一条长达8000多字关于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的报道摆在了新华社当班编辑的面前。有着高深新闻素养的新华社编辑,发现冗长庞杂的报道中有个闪闪发亮的东西——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于是,编辑把这部分内容拉了出来,编成只有180字的消息播发。现在的新闻业务教学中,专家学者往往把这条消息的产生过程作为编辑发现新闻的典型事例来讲授。

四、展示社会效果。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直接或间接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社会效果如何,是检验新闻报道价值大小的尺度。社会效果大,说明报道价值大;社会效果小,说明报道价值小。那么,社会效果究竟怎么衡量?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看有无被别的新闻媒体转载。看转载时的版面,看转载的篇幅。二是看普通读者的反应。看有无读者来信来电,听街头巷尾有无群众议论。三是看官方有无动静。对于正面的重大报道,官方有无号召大家或各地学习;对重大负面报道,官方有无研究部署解决问题的对策。四看最后的作用。对于正面的,是否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人或一大片地方;负面的,是否通过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例如,获得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迅《请看法轮功是咋回事》的推介语中就写道:“该文发表后,读者纷纷打电话、写信表示赞同和支持,而法轮功练习者及李洪志却十分恐慌。他们打电话、写信对编辑、记者进行威胁、恐吓,并于199861 日、3日组织数千名法轮功练习者对齐鲁晚报进行大规模冲击。法轮功组织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政府部门高度警惕和重视。”这篇最早揭露法轮功的报道,对我国取缔法轮功,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有人会说,参评新闻作品的推介语要求短小,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怎么容纳得了。是的,在写作评介语时,应该有个侧重点。一般,作品揭示的重大意义必写,其它几个方面,谁突出就写谁,一般化的可以不写。另外,在写作评介语时,一般用概述表达方式,力求点到为止,短小精悍。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日报社记者、编辑)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169062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