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对高职思政理论教育的功能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态度不端,自我要求不严等问题,因此,高职生的“思政”课尤其不能用空洞说教、理论灌输、空话连篇。要用形式多样、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让他们受到感染,在高职生“思政”课的教学语言中引进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唐诗宋词,对于增强学生审美的鉴赏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和而不同的人际观,树立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唐诗宋词;高职;思政理论教育;功能 唐诗宋词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二者双峰并峙,互相辉映,获得历代读者的喜爱,千余年来传诵不衰,历久弥新。这些古典诗词能从心灵深处感召人们的正义感和是非观、价值观,所以,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这些古典诗词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德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产生积极良好的效果。 一、增强学生审美的鉴赏力 对高职学生来说,古典唐诗宋词的鉴赏有一定难度,一方面是因为所涉猎诗词甚少,另一方面缺乏鉴赏的基本方法。要增强高职学生是经典唐诗宋词鉴赏力,第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即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第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第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四、探究凝练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第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通过读—朗读—朗诵—吟诵的方式,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经典唐诗宋词的鉴赏能力慢慢提高。 二、塑造高职生的健全人格 高职学生大部分是高考发挥失利,入学后难免精神不振,目标模糊,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引进古典唐诗宋词,可以重新点燃其人生的追求。翻开古典唐诗宋词,表达积极进取的凌云之志的诗篇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培养顽强拼搏、激流勇进的意志;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培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用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塑造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伊不仅指情人也指事业或者奋斗目标。用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这些诗既可以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又可以感悟积极进取的人格之美。培养高职学生直面挫折,摆脱困境的能力,进而进行自我精神的解放。刘禹锡在《再游玄都观》时:“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有意旧事重提,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如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更是以“前度刘郎”的诙谐与调侃,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精神。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出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精神与胸怀,显示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部分高职学生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不强,诗篇中有的表达励精图治,治国安邦的志向,如杜甫的《奉赠韦左承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有的欲建功立业,爱国励志,如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有的为民请命,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如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这些诗词可以培养高职生昂扬向上的人格。在古典唐诗宋词中,还有大量悲天悯人之心的体现。如杜甫的《悲陈陶》,全诗寓主观于客观,把对胡虏的仇恨、对官军的痛惜,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李绅的《悯农二首》等,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些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写出了大量悯世爱人、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诗篇,引导学生学习诗人们同情弱小、贫困者的仁爱精神。通过大量经典的唐诗宋词,可以健全高职学生的完整人格,树立积极人生态度。 三、引导高职生的和谐人际观 唐诗宋词有很多诗词表现了浓厚的亲情和深厚友情,如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吟出了普通而崇高的母爱,成为千古绝唱;陆游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从心灵深处流淌着诗翁对幼儿的舐犊之情;李白和杜甫彼此怀念,杜甫写下《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以如何”,表达对友人的关切;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的更是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别董大二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能不识君”、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發的情感的火花。高职生青春萌动的心灵,既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同时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利用古典诗词因势利导,让他们在吟诵古典诗词的同时得到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如李白的《妾薄命》“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来引导告诫女生,不要透支青春,用青春去换取物质的享受;用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抒写了诗人对亡妻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铭心的思念,对爱情要始终如一。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引导男生摒弃“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错误思想,使其懂得“因为是唯一,所以唯美”的道理。虽“弱水三千”,但“吾只取一瓢饮”,做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等,则是以热情如火的誓言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李清照的《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描写的是挥之不去的牵挂与眷恋,诠释着真爱的内涵,充满着对真爱的渴求。而秦观的《鹊桥仙七夕》更是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表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可谓字字珠玑,情趣高远,闪耀着人文的熠熠光芒。这些诗句无不表现出爱情的美好,是发自人们心底的最诚挚的人性呼唤,给人以深邃的情感震撼。熟悉这类经典唐诗宋词,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婚恋观,对亲人感恩回馈的思想,和谐的人际观。 四、树立高职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千百来积累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古典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抒发爱国情操、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如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等;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保疆的精神、表现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诗篇,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喝饮匈奴血”等;有表达年迈力衰仍想为国戍边,至死心系国家统一的诗篇,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悲叹国破家亡、表达思念故乡的哀怨与遗恨的诗篇,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渴望结束战乱、欢呼祖国统一的诗篇,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有触景生情、寄托忧国伤时之感的诗篇,如辛弃疾的《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等等。人们在吟诵时,能够感受其中对祖国、对故乡深深的依恋和哀伤,从而深受感染。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绝句》(又题《夏日绝句》))的豪迈气概,曾激励多少中华儿女面对淫威,威武不屈,视死如归。吟诵这类诗词,能让人精神抖擞,情感高尚,思想进步,使高职生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也更为积极深刻。 -全文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d974fc61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