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重在理清思路

时间:2023-01-03 05:37: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解决问题”教学重在理清思路

刘加霞

华应龙老师所执教的“问题解决(连乘)”可以说是智慧课堂的一个范例。其智慧主要体现 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情感的真实流露与体验,老师与不对话流的和谐展开。这一切源于教师“(容)融(荣)错”教育思想,在“容错”的前提下,将学生的“错误”融于教学全过程,最终又以“错误”为荣。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解题的价值不是答案本身,而在于弄清“是怎样想到这相解法的”、“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这样做的?”这就浊说,解题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把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分析、探索的过程。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它就变成你自己的问题了”。

因此华老师课前不断追问:“学生列式解答连乘问题有困难吗?如果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都能解答,那么教学的帮助和提升作用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

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课将教学重难点定位于:进一点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会寻找条件;会叙述解题思路。教学中所有活动设计都是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的。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频频”出错,好在教师教学中一直秉持“容错观”、“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等先进理念,巧妙地将学生的差错资源化,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服务。

1.“你在求什么?”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解题的第一步就是“弄清问题”:弄清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据(指已知数、已知图形和已知事项等的统称)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

“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就是弄清“你在求什么”?避免见到“数”就进行四则运算,而不知道每一步运算的目的。因此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有大量的质疑和对话:

1:那个50是从哪里来的? 2(被投影练习的主人):每个班有50人。 124从哪里来的?

2:有4个班呀!每个年级有4个班,有6个年级,所以4×6=24 师:我觉得你问的问题很厉害,我也问问,4×6=24求的是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个班。 师:那24×59求的是什么? ......

这些对话为下一步叙述解题思路奠定了基础。在质疑与对话中学生更明确了解题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建立“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减少了解决的盲目性。

2.反问“算式”的意义强化“隐性条件”

教学如果是单一的质疑与对话(师生、生生之间),就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在华老师的课上,他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的小朋友做这道题,他们会怎么列式吗?”目的的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基于日常生活经验(一般每学校有6个年级,而本算式却是乘5)学会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算式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隐含的条件是什么,即仍然强化“解题思路”。然而却引发出学生对“小括号”的“误解”,认为该算式错在“没有添加不括号”。接下来才有学生回答“这个式子是错的,因为有6年级,不是5个。”

学生出现的“错误”多么可爱,但却不是本节课所需,老师如何对待这样的错误?如何使其成为教学的资源?这需要教师有坚定的教学观:“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直接从老师




或书本那儿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受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以成为自己的东西。”这需要老师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将学生出现的差错与教学重难点结合起来。



《人民教育2010年第2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0cddc308a1284ac85043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