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时间:2022-04-05 17:3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 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后,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 得到了霓裳羽 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元 末朱元璋起兵时以月饼秘密传递“八月十五日杀鞑子(即蒙古人) ”讯息,洪武 元年( 1368 年)朱元璋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 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 《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 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 ,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关于中秋 节来源的传说中,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传说在民间有多个版本流传, 大致 内容是: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 成为帝王, 可是他愈来愈 暴戾,多番施行恶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 不死药, 只要吃了不死药, 就能长生不老。 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 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 月成仙后, 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 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 秋节拜月的风俗。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 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 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 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 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 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 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 已颇为盛行。 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 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 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 朝初年, 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 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 五为中秋节, 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赏月、吃月饼、 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 ,准备瓜果月饼, “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 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 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 所供的果饼分给 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 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 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 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 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 、“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 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 更加迷 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 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 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




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 ,民间俗称 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 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 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 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 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 “月饼饱装桃肉馅, 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 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 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 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 许多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 代,中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 “贵家结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 清宫廷和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 我国各地至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

“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

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 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宋代文豪苏轼,中秋 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 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 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 如南方许多地区盛 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 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 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4ddb04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