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的心理学研究 摘要:同性恋是自古以来存在的,它的成因或是先天决定的,或是后天影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同性恋者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着,态度也越加的宽容。同性恋者对自身的看法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 关键词:同性恋;性倒错;成因;社会认同;自身认同; 1.引言: 同性恋这一性取向是指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于行为,同性恋现象自古就存在着,然而到了近代,同性恋这个概念才开始出现并为人们所关注。历史上,各个文化中都存在着关于同性恋的描写。甚至在某些未开化,半开化的文化中,同性恋都占有着优越的地位,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古埃及人也把男性间的性行为看做神圣的事情。而在近现代,金赛在其《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中指出,绝对男同性恋者比例为4%,绝对女同性恋者为3%。而中国近些年来的一些调查指出,中国大学男性中有过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占16.6%;仅有过心理倾向的占8.4%;两者兼有的占4.2%。(潘绥铭,第411页)在一些阿拉伯国家,有调查表明,40%的男青年的首次性行为是同男孩做的。(Hatfield et al,1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开始宽容的对待同性恋者。荷兰在2000年12月通过开创性法律,允许同性伴侣结婚并领养小孩。不久后,法国,丹麦,葡萄牙等国家也开始允许同性恋婚姻。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也允许同性恋婚姻。 作为一种特殊的性取向, 同性恋现象已受到心理学、动物学、生物学等各领域专家的关注, 研究者们对其产生的原因也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2.同性恋的成因 同性恋者,更准确的说是性倒错者,即性对象之倒错,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全然倒错,即绝对同性恋者;第二种是两栖性的倒错者,即性对象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第三种是偶尔倒错者。 人类与其他许多物种一样,都具有雄性和雌性两种性别。进化心理学认为每个物种都要拓展自己的适应性,获得最大程度的繁殖收益,而同性恋倾向和行为阻碍了个体适应性的拓展以及繁殖收益的获得,但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并没有淘汰这种行为,这有悖于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我们知道同性恋者是没有后代的,(不包括现代科技,如体外受精)其基因特征也就不能有自身繁殖而传承。从进化学的角度,为什么同性倾向基因能够保留下来,而没有被淘汰? 关于同性恋的起因,我们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定论。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同性恋并非异类,正常的人类心中对同性的之人的原欲执着并不比异性小。精神分析认为,这种不分对象的选择,就像我们在原始社会早期或者在我们的孩提时代所见的那样,对男性女性都有兴趣。一般认为,导致这种性倒错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即先天和后天影响。就先天就有这一个观点来说,比如第一种性倒错者,从来没有对异性感兴趣过,就可以说明同性恋确实具有先天性。并且,在那些禁止同性恋的时代,同性恋依然以相当大的比例存在着。然而许多实例可以证明,许多具有鼓励性的或压抑性的外在影响力可以导致性倒错。由此看来,现在要得出同性恋的具体起因并不容易。 在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做过的一些调查中可以看出来,同性恋实际上是一种自恋主义倾向。自恋主义形成的原因既有因为父母的溺爱而形成自娇,亦有父母的过度冷漠而形成的自怜。这样就会使得自身对自身之外的事物或者与自身相异的事物产生抗拒的心理。这种原因引起的同性恋之中,自我意识任然留在自身当中,怀着自恋主义的激情注视着他人,把他人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另外,一些从男性同性恋者身上还可以看到比较严重的恋母情结。他们大多恋母憎父,认同女性而不认同男性,因此他们身上会不知不觉的表现出女性的气质。同时,对于母亲的过分崇拜,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女性伴侣的要求非常高,或者将她们当做母亲对待,而对母亲是不能用情爱的。 3.同性恋者的自身和社会认同 就定义而看,同性恋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前面也提到过,它并不符合进化学的观点。1992 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做出了将同性恋者从精神病患者的队伍中分离出去的决定,同性恋逐渐被人们认识、了解、接受。就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开始认同并积极的为同性恋争取权益。许多名人也都公开了自己是同性恋者,并以此为傲。 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一份美国在1977年的调查显示,只有43%的人接受同性恋,47%的人认为它”在道德上市错误的“,另外10%没有表态。到了1983年,65%的人认为同性恋者应当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32%的人赞成把心理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1996年,84%的受访者同性恋者应和正常人具有平等的就业机会,80%的受访者认为同性恋者应在居住问题上被平等的对待。可以看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越发宽容。 由于社会长期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异常的现象,导致了同性恋者自身也认为自己是反常变态的。同性恋者当中有不少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恶,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愧疚感或者负罪感,有些人甚至会产生自我否定,自我厌恶的感觉。所以,许多同性恋者试图”戒掉“这种行为,所以出现了有过同性恋行为的人的比例小于绝对的同性恋者。然而还有一部分同性恋者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极其正常的,和异性恋没有什么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自己出了性取向与异性恋不同外,其他一切与常人无异,不应该被看成是异类。近年来兴起的“酷儿理论“提出了一些观点,大致的意思就是:1.同性恋提示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2.它提示了超越性别界限的可能性;3.它是所以边缘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及话语权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个理论讲同性恋从长期的辩护姿态转变为出击的姿态,开始讨论同性恋现象对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生活方式的启示。最后,引用以为同性恋者的话:”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很大一群的同性恋者相信自己是比普通人低贱的,作为另外一群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同性恋者的补偿物。但我们中的大多数处于者两者之间,认为自己不过是常人而已。“ 4.小结 长期的社会主流观念认为,同性恋是有悖于伦理的,是不道德的生活方式。然而,近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人权的重要性,开始把人的自由当做是至高无上的。对于同性恋者来说,同性恋的性取向是他们的自由,但是这却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观念。这两种观念在同性恋者身上似乎是不能相容的。如果说同性恋是后天习得的,那么人有没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权利?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bb04a4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