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村上春树的第一本书是《舞!舞!舞!》,书里写了一个随波逐流、淡然的“我”,还有“我”的老同学、精神分裂的电影明星,以及艺术家“雨”和她那有个性的女儿“雪”,这是一个好看的故事,是一本村上春树把现代人内心的孤独写得很文学化的书,悬疑成分运用的也不错,看完有种沉重感挥抹不去。 一直不明白村上春树在中国为何被贴上“小资”标签,在相继读了他的《挪威的森林》、《寻羊历险记》、《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海边的卡夫卡》之后,我确认他是一个严肃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并不“小清新”,但飘逸的语言,以及书中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确有“小资鼻祖”风范,但无论怎样,村上春树在中国成为小资代言人都是个误会。 我排斥读村上春树的原因很可笑,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都在追求“以土为美”,穿平常的衣服、喝劣质的酒、抽劣质的烟,喜欢写随笔的贾平凹以及老贾笔下的拙朴美,这个观念本身没什么,一种个性而已,但后来觉得,如果完全被某种观念所左右,继而排斥接触更多的观念,这是错误的,意识到这个之后,开始尝试把视野打开得更开阔些,结果发现,自己的确错过了很多的“风景”。 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对的人、读到对的书,都会给人的命运带来决定性的改变。那么,在年近四十的时候,开始读村上春树,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在仔细想过一番之后,得出结论:什么也不意味。在价值观已经固定、文学审美也已经完整形成之后,读村上春树真的成为一种看“风景”的行为,为他经常性啰嗦的文笔不耐烦,为他对人物细致的观察与记录而感叹,在他故事讲到酣畅时,忍不住羡慕嫉妒恨他的叙事能力……但也仅限于此了。 得承认与村上春树书中的主人公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喜欢独自一人,没有任何的大志向,乐于随遇而安的生活,对人忠恳多少抱有一些距离感,好奇心不强……但相似又怎样?对于这些由性格决定的行为也好,由行为影响的性格也好,可以接纳的,都欣喜地接纳的,自己都觉得讨厌的地方,经过多年磨刀一样的修正,也基本上能遭到不讨人厌。 之所以让村上春树停留于短暂的阅读感受之中,是因为自己对于现实还抱有热忱,乐于接受现实赋予的种种,沉重并快乐着,甚至连纠结、矫情的情绪也不能够表现出来,因为这违背自己一向的追求。天可怜见,是多么乐意成为人们眼中那种没什么才学、单凭着点努力养家过日子的普通中年男,又是多么不愿意被人当成神经质的、经常神思恍惚的文艺中年男,尽管,可能,骨子里我还真是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但得说生活是万能的,它总能把一个人塑造它想要的样子。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后半部分写得极为精彩,村上春树不再写男人那种虚无缥缈的孤独了,而是把笔锋转向描写男人内心的痛苦,书中的“我”尽管为了少年时期的恋人在中年重逢而内心疯狂,但他还是敏锐地分辨出了自己向往的爱情,在多年之后仍带有理想化的虚幻色彩,这是一种本能,一种在头脑被烧昏之前用于自救的本能,这个故事看完虽觉得遗憾,但同时也替男主角如释重负——他用暂时的痛苦避免了更大痛苦的到来。 我觉得老男人应该看看村上春树的,别以为他的作品只适合年轻人、文艺青年来看,他对男人自身以及对女人的理解,比渡边淳一更细腻、也更锋利,只是,凭借流畅、优美的文笔,他把男女之间的那些残酷掩饰得很好。而我们身边有些老男人,甚至连掩饰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都没弄明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bd7a7b192e45361066f5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