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现当代中国戏剧的发展 我穿梭于老家所剩的为数不多的胡同,砖墙围的院子里,古董似的收音机发出咿咿呀呀的“外星文”,一个老人慵懒的躺在一把藤椅上,随着“铿锵叮咚”的声音摇头晃脑,眯着眼享受午后的阳光…… 这景象似乎只该出现在电影里,让人感觉那么遥远。“传统文化在流失!救救經典!救救国粹!”我听到许多慷慨之士的呐喊,也感到了揪心的疼痛,是啊,作为跨世纪新一代,我们不能让戏剧这中华文化的精粹在我们这一代淡出历史舞台啊!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我们要弘扬中华文明!——也许很多热血青年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想归想,想过之后又有多少人采取过什么行动呢?也许我们不该那么慷慨激昂,先静下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戏剧以及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发展形势,再作定论不迟。 旧时的戏剧单指戏曲,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的总称,广义上来讲哈包括歌仔戏、傀儡戏、布袋戏、木偶戏、皮影戏等。中国的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两大类,其中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而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其中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明清传奇则是以其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1840-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了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其发展却无比迅速,以至于要取代戏曲的地位,至少在年轻一代中。很多人会把戏剧狭义的等同于戏曲,就可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过分的担忧,于是对着社会各界大声疾呼“抵制西化,保护传统” 首先我要承认西方文化的冲击的确让我们的国粹京剧以及豫剧、越剧等地方剧种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高了,但是时代在发展,在竞争激烈讲究效率的当今社会,除了先入为主的文化娱乐形式,什么东西能最快最方便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那么它就会成为人们首选,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也是不可 避免的。再加上戏剧欣赏是需要学习的,因此没有正确方法的介绍与应用想要喜欢上戏剧也是不容易的。在欧美国家,从小学开始老师就会利用上课的时间带学生去看戏。而在中国,直到大学才有像浙江大学这样开设戏剧欣赏课的。但是要说中国戏剧正在没落确是没有说服力的。 现在中国民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维护越来越重视,有将戏剧脸谱印在各类工艺品上的,有在家里摆人偶的,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总归是一种钟爱。社会上各类戏剧节已经成为位学艺术节的一大盛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数中国戏剧节,戏剧“梅花奖”、“小梅花奖”都广为人们所知,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戏剧节、国际儿童戏剧节等为青少年主办的戏剧盛会。今年是话剧百年,校园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出或活力四射、或成熟睿智、或幽默新颖、或经典深沉的精彩话剧,充盈着开放健康的创作理念,老艺术家们多相信大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的精神是艺术创作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 不仅是在大学生中,就是在中小学幼儿圆中戏剧也正在悄悄开花。一切从娃娃抓起,儿童戏剧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戏剧的未来,像小百花越剧团那样的艺术团不断地为我国的戏剧事业培养输送英才,中央电视台的多套综艺节目(如“非常6+1”、“新光大道”等)上都不乏小戏剧演员们的身影。我敢说,戏剧并没有和中国人口一起走向老龄化,相反的,她正在蓬勃的发展着,壮大着,逐渐走进孩子们的心中,走进未来的花朵。 有着各地方剧种影子的文艺节目向来都是各类晚会不可缺少的一道靓丽风景。还记得两年前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荟萃众多剧种的节目《贺岁大观园》赢得了广泛好评:大观园里举行新年晚会,由凤姐张罗,刘姥姥主持,薛潘、宝玉、黛玉、王夫人、贾母、刘姥姥每人一段风格迥异的唱段,就连刘姥姥和板儿也都献上了一曲。新瓶装旧酒,原来传统经过打磨包装后能为这么多人所接受,那么又何必拘泥于形式非要完全照搬老祖宗的那一套才算没有背弃传统文化呢? 03年中国戏剧节开幕的戏剧中就有根据曾一度风靡校园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改编的越剧。一向多以风流才子的艺术形象出现在舞台上的越剧王子赵志刚出演敦厚木讷的“痞子蔡”,为我们演绎了一出奇特的越剧才子佳人戏。这部首次锁定网络小说排演的这部时尚越剧,不仅保留了小说中的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约会在麦当劳、新年倒计时等颇具现代生活特征的场景,而且移植了小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1c3bf95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