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传说和故事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京杭大运河的传说和故事 京杭大运河的传说和故事如下: 京杭大运河流淌千年,南北纵贯故城75公里,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至今,故城县沿河村庄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能为你说上一段大运河的故事。 其实,流经故城县的这段运河准确的叫法是“卫运河”,它的前身是永济渠。 史书记载,隋炀帝在完成通济渠、山阳渎之后,又决定在黄河以北再开一条运河,即永济渠。大业四年(公元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今山西东南部之沁河)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隋书·炀帝纪》上),将通济渠、邗沟连接在一起,成为贯通京杭的大运河。为开凿永济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男丁不足,妇女也被迫服役,田园荒芜,百姓死伤无数,迄今运河两岸还流传着“马猴子”的故事: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征发民工百余万人,并命将军麻祜督工开运河。麻祜字叔谋,是隋朝的一个将军。此人性情暴戾,长着络腮胡子,凶神恶煞一般,民伕稍有懈怠,非打即骂,轻者一顿皮鞭,重者刀下毙命,河工们一旦提起此人,个个不寒而栗,背后都叫他麻胡子。更有甚者,麻祜因吃人而臭名昭著。有个财主家的祖坟靠近河道,害怕挖河时被发掘,就偷了人家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杀死后砍掉头和脚,蒸熟装入食盒献给麻叔谋。麻叔谋吃着这肉,香美异常,觉得和羊羔肉味道不同,十分满意,就下令让河道在经过这家坟地时绕了个弯儿。财主对麻祜感恩不尽,继续偷盗小儿蒸熟献给麻祜来讨赏。一时,附近村庄接连丢失小儿达数百名,到处可以听见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哭声。于是,当地凡是有小孩的人家,都特制一个大木柜,用铁皮裹缝,夜里就把小孩藏在柜中,用大锁锁牢,而且全家人点着蜡烛值班看守。即使如此,丢失小儿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后来麻祜被人告发,朝野震惊,隋炀帝派大将来护儿把他逮捕,以“食人之子、受人之金、遣贼盗宝、擅易河道”等罪名将其腰斩,财主也同时正法。 这个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发生的时间是在隋朝,本来与卫运河毫不相干,但后来却在我们这里流传开来。我小的时候,小孩子哭闹哄不住,大人们就吓唬小孩子说:“别闹啦,再闹‘麻胡子’就来了!”“积威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小孩儿听后立马不敢哭闹了。久而久之,“童稚语不正”,把“麻胡子”叫成了“马猴子”,之后以讹传讹,现在老百姓吓唬小孩儿还是喜欢说“马猴子来了!” 故城段卫运河开凿于元朝至元十九年(1282年),是用老百姓的血汗人工挖掘的。通过上述故事的流传,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挖河是多么艰难,老百姓是多么辛苦。他们把隋代麻胡子的传说引申过来,透露出对元朝官府暴力征伕、拉捐派税的痛恨。因为这一段河是人工开凿,所以故城民间又把它惯称为“挑河”。俗语说:“东乡的粮,西乡的房,挑河两岸看衣裳。”又有“河洇十里,井洇五里”的说法,讲得就是运河两岸的富裕情状:东岸庄稼长得好,西岸房屋建得好,犹如“人说山西好风光”歌中唱的“左手一指是吕梁,一样的道理。为什么大运河两岸这么富裕呢?究其原因还是得水利之便,土地肥沃,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多,尤其是种棉花得多,因此吃喝穿戴都比别处好。 还有一个传说,是说在挖掘大运河时,官府监工凶恶残暴,民伕累死、饿死者不计其数。特别是元朝统治者为早日满足漕运需要,下令限期完成河道开挖,逾期完不成将河工重罪惩治。为赶工期,河工们夜以继日,连晚上也得干活儿,一些妇女儿童也被强征而来。玉皇大帝看不过,心生怜悯,派神猪下凡帮助挖河。一天夜里,神猪由南向北用嘴拱出一条深沟。天快明时,沟拱出来了,但深度、宽度都不够。这时,玉皇大帝又派东海龙王率领风神雨伯、雷公电母一起帮忙。霎时,狂风大作,阴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把那道沟冲成了一条河。由于是夜里作业,神猪看不清路,所以那条沟拱得弯弯扭扭,这也是大运河为什么弯曲不畅的原因。运河终于挖通了,人们为了感谢神灵相助,沿河村庄修建了很多庙宇,供奉龙王、玉帝诸神。以后,每年夏季晚上,经常会看到晴朗的夜空由西北方突然冒出一朵乌云,渡过“银河”飘向东南。老百姓将这种天象叫做“江猪过河”,素有“江猪过河,大雨滂沱”的民谚,夜有“江猪过河”,拂晓时必然会下大雨,运河也进入汛期。传说,这头“江猪”就是当年帮助人们挖河的神猪,一年一次来巡视运河汛情。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自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着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最后抵达涿郡。全程4000多里,仅用了50多天,足见其通航能力之大。对于这一段史实,老百姓演绎成很多传说,其中“撒黍行船”最为流行。相传隋炀帝北上时,河水干枯河道不能行船,就命人在河床上面撒上黍米向前滑行。炀帝坐在龙船上,让裸体的宫女和太监拉着纤绳行走。由于黍米特滑,拉纤的男女一不留神滑倒,前后压成摞摞儿,隋炀帝看了哈哈大笑。编造这样不堪入目的春宫戏是反映了当时以及后来的民意,出于人们对朝廷暴政的强烈不满,用这种方式来揭露隋炀帝的荒淫腐败,一直误传至今。事实上,“撒黍行船”的荒唐事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故城县南半部一带村庄,民间还盛传着圣人王道的故事。王道字纯甫,号顺渠,原籍今故城县建国镇西冯村,今故城县曹口村王氏有他的后裔。王道少时才华出众,记忆超群,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被称为神童。在十五名同学参加的省试中,惟王道脱颖而出,一举考中头名解元。二十三岁初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为南京国子监大教授。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王道擢升礼部侍郎兼国子祭酒,与严嵩同朝为官,以正义斗邪恶,多次设计击败严氏父子,后因江南运书事,回故乡开馆讲学。他“御河沉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嘉靖二十九年,王道受皇帝之命,由水路乘船去江南运太子和国子监学生学习用的书籍。船只经由大运河从南京回北京途中,王道坐在船上认真看书,以打发行旅中的寂寞。为了减少船载重量,加快行进速度,他每看完一本就往河里扔一本,及至到了北京,所载书籍几乎被他扔光了。皇帝闻听龙颜大怒,厉声喝问:“书在哪儿?”王道不慌不忙,拍拍肚子说:“全装在这儿。”皇帝不信,让他当场背诵几篇,竟然只字不差!满朝文武都惊呆了。王道又说他不仅能逐篇背出口,还能背写下来。皇帝仍然半信半疑,王道提起笔来把那些扔掉的书籍内容一字不落地背写出来,皇帝转怒为喜,说:“王爱卿真乃吾朝圣人也!”于是,“圣人”王道的名字即传播开来。王道因看不惯朝廷内部的明争暗斗,之前曾两次告归故里。这次借机又提出致仕的请求,得到皇帝恩准。其第三次告归故里长达13年,在家中讲学,培养出不少得意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 大运河流淌千百年,大运河的故事说不完。历史上,一提大运河,就必然想到隋炀帝,一提隋炀帝,就联想到“昏君”、“暴君”。其实,隋炀帝的基因是非常优秀的。他身为帝君,心忧天下。在扬州做过地方官的他,知道江南百姓生活的短板。当时天下屯粮的粮仓和生火用的煤等大部分生活物资多集中在北方,南方的丝绸和茶叶也不方便运到北方。南方雨水充沛,水力资源丰富,北方干旱,田地缺乏灌溉。沟通南北五水,解决运输和灌溉的巨大工程应运而生。京杭大运河比现代南水北调的理念提前了1400年。随着大运河的贯通,运河两岸的城市逐步繁荣起来,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全国的政治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都起到了促进作用。1400年前就搞了南水北调,你说他昏吗?开挖大运河必然要涉及到人力、物力,势必影响到当时多方利益。那时的老百姓肯定没有现在的觉悟,加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9c8e9b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