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校本课程 大运河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为了留住民族的根,世界各国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教育都不遗余力。主要做法有:一是思想重视。比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全力繁衍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二是营造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如礼仪、服饰的传承。三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四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些为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在国内,从2007年起,扬州市举行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每年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期间,扬州将世界运河名城的领导者们会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运河遗产的保护、运河名城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扬州广陵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大运河东岸还建立了运博馆——京杭之心。国内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的单位及课题众多。在高校领域有中国传媒大学《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大调研》课题研究,中国计量学院《中国大运河文化》课题,山东聊城大学还成立了运河学院,北京有大运河遗产研究院。在基础教育领域有北京通州区运河中学《研发“运河文化”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课题,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浙江省桐乡市羔羊小学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基于江南运河文化拓展性学习的研究》课题,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运河文化小课题研究。高校领域课题侧重于宏观领域的研究,侧重于文化产业,研究的范围比较宽广。基础教育领域侧重于微观领域的探索,结合校情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结合学校所在地的乡土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如扬州市运西小学开发了《伊娄风》校本课程。 从基础教育研究领域来看,本课题的选题好,级别高,如能做细做实,形成自己的特色,将是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事。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不可复制的乡土资源。通过对以上有关大运河文化材料的查找、研究,我们越来越感到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运河,爱祖国的感情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设计 (一)研究目标 1.建立起具有乡土特色、校本特色的大运河文化教育资源库。 2.寻求大运河文化专题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与模式,解决目前初级中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摸索出一条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之路。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 (二)研究内容 1.大运河扬州、高邮段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整理出大运河文化主题教育的资源,建立相关资源库。大运河扬州、高邮段的资源是研究的重点。大运河沿线其他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内容可作简单介绍。 2.大运河文化主题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通过研究,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开发出结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的大运河文化校本课程。 3.青少年学生在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中发挥的作用研究。 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年轻人,研究大运河文化得到学生的认同后,他们在保护与利用大运河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4.大运河文化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相关研究。 研究作为传统文化的大运河文化在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使这一作用最大化、最优化。 5.大运河文化主题教育评价研究。 研究通过一定的形式,如问卷调查、试卷检测学生接受大运河文化主题教育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e7b4be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