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听话,找中心句 师: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写好作文,就要用好每个词,写好每句话和每段话。下面老师念几段话,大家认真听,仔细想,每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老师念第一段话) 生:这段话是围绕“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来写的。 师:(翘起大拇指)你讲得真好!¡ (老师念第二段话) (生紧张,在老师启迪下,第5次才说完整:“这段话是围绕„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都大‟来写的。”) 师:(提高声音,高兴地)真了不起!(走上前)我可以跟你握手吗?(跟这位学生握了手)你一共错了4次,第5次才正确,同学们都没有这种学习经历。学习就是要这样,错了没有关系。 (师又说了第三段话,学生很快答出。) 二、指导仔细观察 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位置)这是一个橘子。(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谁来读呢?(一生读) 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你读。(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板书:啊!)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 师:啊,这个橘子真可爱!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怎样写具体?要——(板书: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观察要——(板书:仔细)。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 (学生说了颜色、形状、大小,教师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明!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作了一个“掂”的动作。) 生:(脱口而出)重量。 师:(板书:重量)好!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作出嗅的动作。) 生:(抢答)味道。 师:(反问)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 生:(恍然大悟)香味。 师:(板书:香味)再仔细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带叶的柄)。 生:这个橘子上有叶子。 师: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只橘子的个性(板书:特征)。现在剥开橘皮,你就看到——(生:橘瓤)一尝就知道——(生:味道) 师: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板书:写得具体)。 三、指导写具体 师:光写具体还不够,文章还要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想像(板书:想像),想像要合理(板书:合理)。把你想像到的写进去,文章不就具体、生动了? (老师手拿橘子,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想像。) 师:颜色—— 生:黄中带绿。 生:黄中透绿。 师:“透”用得好,这说明绿色是慢慢显现的,很淡。形状—— 生:圆溜溜的。 生:像一个小南瓜。 师:大小呢?¡ 生;有我的拳头那么大。 师:请你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 生:(用手掂了掂 大约有二三两。) 师:(把橘子送到一个学生鼻子前)你闻闻。 生:清香。(师又送到另一个学生面前) 生: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对,不是刺鼻的香,再看特征,橘子上有叶子,像什么?¡ 生:像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 师:再想开去,它一定是—— 生:它一定是刚摘下来,一定很新鲜,一定很好吃。 师(剥开橘皮,请了一名学生)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橘瓤?(学生数了,共有12瓤。) 师:它看着像什么呢?¡ 生: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生: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让两位学生摘下两瓤)你们尝一尝,什么味道?¡ 生1:甜滋滋的。 生2:甜中带点酸。 四、学生写段,教师评价 师:我们以“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啊。”开头写一段话。(具体讲了写的格式要求。学生练笔。)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啊!这个橘子真可爱。 师:你读出了感受,我听了,也觉得这个橘子真可爱。 生:它黄中透绿,扁扁的,像个小南瓜。 师:写得形象。这么一想像,文章就生动了。 生:又像节日里挂着的灯笼。你看!你看!¡ 师:好!这儿为什么要两次用“你看”呢?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惊喜的感觉,小孩子就喜欢这样说话。 生: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闻”“有”可以去掉。另外。“放在鼻子前一闻”和“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缺了一个字。你再读,读好了,语气出来了,这个字也就出来了。 生:(一连读了好几遍,直到读进去仿佛为清香所陶醉时,“啊”字脱口而出。)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瓤,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加上“着”和“呢”,再读一下。 生: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我摘下一瓤,放在嘴里。 师:“放”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阳台上等,嘴是一个腔囊,应该说“放进”。 生:我摘一瓤,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还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师:是感觉?¡ 生: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 师:这位小朋友写“吃”用了12个字,三个动作:“摘下一瓤,放进嘴里,咬上一口。”写得细腻,文句通顺,好!¡ (第二个学生交流,老师评讲,再下课。) 第二课时 一、师生表演 师:上一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橘子,大家边看边想,通力合作,最后,把这个橘子写得形象、生动了。这一节课,你们先观看一个小品,也请大家边看边想,最后,把这个小品叙述清楚。谁愿意当小演员?(学生纷纷举手,一名男生上台。) 师:(亲切对男生)我们合作,一起演爷孙俩,高兴吗?(学生高兴地表示同意) 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品的故事梗概。 一天晚上,一个叫小明的孩子正在家里做作业,到7点了,爸爸妈妈还没有来,小明饿坏了。这时,爷爷来了,还捎来了一个大橘子。这个橘子又大又新鲜。小明好不开心,他剥开皮刚想吃,突然想起平时爷爷那么关心自己,什么都舍不得吃,现在,他也要尽一份孝心,把这个橘子留给爷爷。但是,他又怕爷爷不肯吃。怎么办呢?于是,他故意说这个橘子是酸的。爷爷听说这个橘子是酸的,便抢过橘子不让小明吃。爷爷吃了橘子以后,发现橘子并不酸,还很甜,心里很纳闷。这时,小明见爷爷真的吃了橘子,便高兴地叫道:“爷爷上当了!” (师生共演小品,表演很成功,台上台下一片笑声。) 二、概括要点,进行练笔 师:你们看了老师和这位同学演的小品,能不能用几句话概括说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完成以下板书: ¢晚上,爷爷回来了,还捎回一个大橘子。 ¢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吃起来一定很甜。 ¢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橘子是酸的。 ¢爷爷抢过橘子吃了,发现橘子很甜。 ¢我高兴地说:“爷爷上当了!” 师:(请学生读好这几句话后)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如果一位小朋友真的是这么写的,并把它当作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你们说,老师会满意吗?¡ 生:不满意,因为他写的内容不够清楚、具体。 师:对,这篇作文缺少具体的内容。作文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要表达清楚,不说空话,不说套话。比如说,“晚上,爷爷捎回一个大橘子”,写“晚上”,不能出现“晚上”这个词,可以从天色、时间等多个角度去写。“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桔子是酸的。”想,是心理活动,为什么要把橘子给爷爷吃,怎么估计到爷爷不会吃的?等等。小明的这些心理活动都要写出来。“故意说橘子是酸的”,怎么做动作,怎么装出“故意”的样子?如何把这几个“怎么样”“为什么”写清楚,写明白,这篇作文就具体了。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4句话进行扩写,每个人选择一句展开内容。) 三、当堂评点 (学生写完后,请了5位学生上台交流。)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意思是朗读很重要,文章写得一般,如果读得好,还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 生1:屋外一片漆黑。 师:“屋外”改成“窗外”更好。 生1:窗外一片漆黑。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唉!都快7点了。 师:没有用“晚上”二字,而写的全是晚上。 生1:家人怎么还没有回来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ae9f0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