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指导:导语的作用】新闻导语的作用 导语的作用 何谓导语?“导语就是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阅读新闻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当代新闻文体写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辞海》(修订版)又指出:导语为“新闻工作术语,在一篇较长的报道开头,用简洁的话介绍主要的内容,提示它的主题思想,以便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全篇”。从受众心理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导语的作用起码有以下几点: 一、引发受众兴趣和注意力 消息的开头如何,与其整体的关系非常大,它直接影响到受众的阅读兴趣、情绪和所处状态。记者如果在撰写消息时精心设计好导语,新闻就会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住受众,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泰国北碧村发生“蛙战”》是一则曾引起广大受众普遍兴趣的消息。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在泰国南部博他伦府博他伦县北碧村的一块田野里,前不久发生一起有数千只青蛙参加,历时一个多小时的‘蛙战’。”这简短的导语激发了受众揭启“蛙战内幕”的企盼,而产生急于往下看的浓厚兴趣。如此,可以看出导语在受众中的重要位置。 二、调动受众思维的积极性 消息的导语如能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受众积极思考,新闻的效应也能真正发挥出来。那么,怎样调动受众的思维积极性呢?众所周知,有引导就会产生思索,有思索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因此,导语通过巧设疑问,能起到开启受众思维的积极作用。例如,《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开头“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查勘的结果:……在唐古拉山脉主峰拉丹冬雪山南侧的沱沱河,全长不止5800公里……”。这则消息“开头见问”,提出了人们普遍想知道的知识性问题,因而赢得了受众。 三、从受众关心的问题入手 每一时期、每一阶段,都有受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这些热难点问题,正是新闻媒介所要关注的焦点。如果记者能从解决问题入手,撰写好导语,这对受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人民日报》的另一则消息《马鞍山减速机厂工程师金铭新无端受排斥工人上书为知识分子说公道话》就是针对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进行报道,请看其导语:“最近,中共安徽省马鞍山市委认真处理工人来信中反1 映的问题,对排斥知识分子的减速厂党支部书记裴吉宏就地免职调离该厂……。”记者心里装着受众,撰写的稿件,找准典型之“矢”,射问题之“的”,其导语击中了要害。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导语在消息中不仅有提示新闻内容的作用,还有利于激发受众兴趣和调动思维积极性,犹如一把开启受众的“金钥匙”。那么,记者编辑怎样恰当地设计和撰写导语呢?笔者认为: 一、要精,有概括性。导语只是新闻的提要,并不是消息的全部内容。因此,导语要切中消息的重点,语言要精炼、概括,不能拖泥带水,不能泛泛而淡。那种占用长幅和时间,交待新闻背景和随意发挥的做法,都是不应该的。如果说标题是新闻消息的“眼睛”,那么导语就是面向受众的“窗口”。记者要抓住新闻中心,以简洁的语言撰写导语。 二、启发,吸引受众。不管是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还是社会上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为新闻工作者都有责任引导受众正视这些问题。因此,报道的新闻,导语设计应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性”是指导语的内容要正视问题, 不要回避矛盾;“启发性”是指导语要善于引发受众思考,有启示作用。 三、要活,不拘一格。导语不仅要概括新闻的内容,还要紧紧扣住受众。这就需要记者在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讲究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导语也不例外。实际操作中,可以变换一个视角,找准导语的切入点;从受众心理需求入手,适当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烘托气氛。有人提出导语散文化,就是这个道理。总之,只要我们从受众出发,切实改进新闻报道的方式,消息的导语不仅可以采用叙述的方法,也可以用抒情、描写、议论等方法。 好的导语应具备以下四点: 1、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写在导语里,一个好的导语应浓缩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并尽量把六个新闻要素包含在内,使读者看了导语后,即使不看下面的新闻,也能基本了解报道内容。 2、导语要通俗易懂、简洁有力。要尽可能多用单句、短句,新闻是大众读物,读者看报纸,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最多的信息。因此作为新闻消息最主要部分的导语更不应该给读者制造阅读障碍,要尽可能把复杂的新闻事实用简明的文字表达形式表述出来,而不能把简单的新闻事实复杂化。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c6cfc7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