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

时间:2022-12-09 16:09: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有的发展全面,有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科学,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那么,究竟怎样实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 必须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育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当前,要特别注意对孩子实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祖国为人民而勤奋学习的教育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能够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备备课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方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即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平均年龄十四岁。他们的聪明才智超出同年龄的青少年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都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勤奋读书,刻苦钻研,这就要求家长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对天资突出的孩子应该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及早地使他们接受和吸收更多的知识。

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点是爱动,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因为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动孩子的健康和发育。应该保证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要睡足十个小时。看书写字要注意光线适中、不能太亮或太暗,以免造成近视眼,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控制孩子吃零食,影响发育,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每天要刷牙、洗脸,经常剪指甲、洗澡、洗头,勤换衣服等等。

第二、 必须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所以,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方,能够通过讲故事:科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

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表达学校中的见闻,即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升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即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调查说明,绝绝大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特别有规律。一般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饭后能够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象儿童节目、科普、新闻、开心词典等节目。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孩子在家中大多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阅读面广,这样既补充加深了课内学习,丰富了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第三、 必须增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即时与学校联系,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即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绝大部分是出于对学生的保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所以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个是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看到优点,就即时表扬;看到缺点就即时批评,不能一味表扬,也不能一味批评,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表扬时,不要说得完美无缺,批评时,不能简单粗暴,说得一无是处。 另一个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意见不统一,比方,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而且常常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这样孩子就是非难辨了。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即时改正错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fdc8ea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