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反思日志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以下是本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育教学反思日志,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教育教学反思日志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紧张的40分钟一刻也没有松懈,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另外,本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可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教学效果良好。 一、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购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本节课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环节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设计购物计划),鼓励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是和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而独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各种个性化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接纳。 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使学生吸纳与同化他人的优点,优化自己的做法,更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算法多样化,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总之,整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主动、热情的学习,在尊重他们个性化思维的同时,也在引导他们积极吸纳同伴的意见,寻找最优化解法。 篇二:教育教学反思日志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篇三:教育教学反思日志 新的美术国家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分成“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四个学术领域。其中“设计 应用”领域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物性,进行创意、设计、工艺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审美趣味。 今天我给五年级学生上了“美丽的家园”一课,学生反应积极,很快就投入到创作的热情中。让我深深感到新课标精神焕发的作用。 这节课我是这样上的: 教学策略 综合运用和谐教育、合作教育、认知发展、电脑创作等教学策略。 强调儿童思维发展,不超越儿童认知水平,并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认识“家园美”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和谐整体发展,注重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渗透,尝试让学生运用电脑技术进行集体创作,把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渗入教学中。 师生之间密切合作,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教学程序 欣赏激趣活动-----想象构思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活动-------自评互评总结活动。 在各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如在教学程序(1)中观看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园”图片,师提问:“你看到的是什么家园?说说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抓细节描述。 教学程序(2)中想象构思“家园”,加深美感体验,了解多元化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程序(3)中让学生协作学习,认识美术表现形式的主体要素,解决构图问题,解决分工合作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这个程序中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 教学程序(5)中让学生按评价要求自评和他评,改变以往教师一人给分习惯。 在这一节课里,我是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的。因为这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核心地位,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去帮助学生更加主动的探索,提升综合能力。 多媒体运用,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以现代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集多功能于一身,能灵活、深入地表现事物的特征,打破时空局限,化抽象为具象,具有动态、直观、形象化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塑造能力,这个学段学生的审美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期,开始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能了解别人的观点。 同样是这套教材,记得以前我上这课是带一些图片或以前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完了讲解一些构图知识,教授一些景物的表现技法,就让学生投入到创作中。这时候往往基础好的学生比较容易把创意表达出来,但基础差的学生会不知往那里下笔好,一筹莫展。 我们在认同新的教学模式时,对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全盘否定。 教师课堂中心论的传统教学观念,是建立在以学科课程目标教学基础上,对学科知识的传授确起到不容置疑的作用。问题是现代教育认识到,单凭传授知识已无法满足人的能力发展的需要,因而更多去关注学习主体的研究,把教师的实际价值作用推到完全被否定或忽略的位置,这样一来就会使教学陷入另一误区。 学生仅靠个人的经验、能力而获取知识,并无具体的学习目标指向,更谈不上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学习质量的优化提升,学习效能的检测标准等科学学习方法要求,假如把没有多少经验,知识结构层次低的儿童投入到自发学习方式中,他们的学习效能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目标指向和教师指导的。 现在我执行新课标的理论依据是: 教学中认知系统是一个可控系统,具有明确的控制目标。 它主要通过教师的“教”来控制学生的”学”,因而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老师通过教的活动控制整个认知系统的信息输入,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接受、加工、转化状况的控制。具体地说教师的“导”为主,通过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来不断调节学习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以求获得最佳效率。 学生间的互教、互学、互相交流评价可使他们不断了解别人的观点,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 我相信,以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学习和实践转变我的教学观念是可以做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49c6a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