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残疾人群的实施效果与注意事项

时间:2022-05-24 22:42: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护理对残疾人群的实施效果与注意事项

摘要】残疾人受限于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且由此形成的负面心理也是影响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将对100例残疾人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并总结残疾人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残疾人;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类护理手段,旨在提升患者的认知度,树立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进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1];相对于其他疾病患者而言,残疾人肢体功能障碍大多不可逆,因此对于心理护理的接受相对较弱,部分患者还存在抵触情绪,如何对心理护理在残疾人中实施的注意事项加以掌控,一方面可提升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善残疾人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回归社会;本次研究将对100例残疾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以SASSDS评分评估其效果,现汇报如下: 1.残疾人心理护理实施的方法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残疾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抑郁、焦虑和抵触心理,在各项医护活动开展前,护理人员首先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亲近,通过和蔼的表情、语言和手势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的心理隔阂,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好感和信任度[2-3],保证后续各项护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认知干预,通过科学解说和健康指导等教育形式,纠正患者对自己、他人及事理的错误认知,由于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患者多会出现过于偏激的认知想法,护理人员一方面要知道患者进行基础的功能锻炼,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与患者交流感受,通过解释、安慰、启发、鼓励等形式对于错误认知予以纠正,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

镜像疗法,镜像疗法初期多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4],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现已被应用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在具体实施方面,联合健康知识宣教一并应用,让残疾患者能够看到健侧或理想侧的运动镜像,通过视觉冲击激发患者的镜像神经元,进而改善患者的自卑心理,提升其参与康复运动的主观能动性[5]

行为支持,根据患者本人的身体状况指导并协助其进行相应的活动,让患者在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以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

家属支持,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宣教,让其以正确的形式参与到患者的情感管理中去,一方面避免患者将不良情绪传递给患者,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患者在治疗及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需求。 2.残疾人心理护理实施的注意事项

轻说教、重沟通,在传统护理体系下,心理护理的实施多停留在口头宣教,若以此形式应用于残疾患者中不仅无法发挥心理护理的效果,同时还有可能产生负面效果,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心理护理的全面开展除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宣教,在与患者进行直接交流时应尽可能摒弃护理人员的身份,方便让患者从个人情感上接纳护理人员[6-7]

心理护理的实施重视持续性;患者的心理状态会不断发生变化,心理护理的实施须以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为基础,基于此心理护理须重视持续性,而不得以患者某一个时间段的心理状态作为心理护理的评价标准[8]

重视家属的重要性,家属对于患者情感管理的重要性,非医护人员所能替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家属出现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时,一部分家属会表现


出与患者相似的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到患者;另一部分家属则会给予患者过分的关心,不让患者参与任何家庭劳动,并限制患者的社交活动,这会让患者误以为自己完全失去生活能力而成为废人[9]护理人员须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家属以正确的形式参与到患者的情绪管理中来,不过分关心也不要将自身不良情绪传递给患者。

适当的社会活动一方面能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帮助患者重塑自信心,但残疾势必会对患者的行动能力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须告知患者和家属在进行社会活动时应尽量选择运动量适宜的活动,以免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与其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心理护理的实施须以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为准。 3.护理效果

选取SAS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评分>50分提示焦虑发生,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焦虑状态越严重;选取SDS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评分>53分提示抑郁发生,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抑郁状态越严重。 研究选取的100例患者经3个月的系统护理干预,患者的SAS评分47.1±3.1)分,SDS评分(48.3±3.9)分,评分均在健康标准值内。 4.讨论

心理护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一种护理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理护理虽然不能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但是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疾病认知度、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提升其依从性,在保证各项医护活动顺利开展的情况下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4.1心理护理在残疾患者中应用的意义和必要性

与其他疾病患者相似,残疾患者会由于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等因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但另一方面,其他疾病患者多会随着病情的好转和身体功能的恢复,负面心理也会相应的改善,而残疾患者躯体功能的缺陷多是永久性,因此相对于其他患者而言,对残疾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4.2心理护理在残疾患者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来看,残疾患者普遍存在自卑和抵触心理,因此心理护理实施的重点在于打开患者的心结,让患者从主观层面意识到心理护理并非某一种治疗手段,而是通过科学的干预扭转自己的错误认知,进而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本次研究来看,残疾患者心理护理的难点在于让家属以正确的形式参与到患者的情绪管理中来,从过往工作经验来看,家属对于患者的情绪影响是直接且不易逆转的,当亲人遭遇残疾时,家属势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若家属无法及时自我调整,则在患者长期的生活中也势必会受到家属不良情绪的影响,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残疾患者心理状态长期较差的主要原因[10]。另一方面,家属过度的关心和呵护也会让患者产生自卑、厌世等不良心理;如何指导家属掌控自身情绪而参与到患者的情绪管理,是心理护理的一大难点。

本次研究经过对100例患者持续3个月的心理护理,经过SASSDS表格的调查显示: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在健康标准值以下,提示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残疾患者情绪管理的积极作用,研究所总结的方法均源自临床经验总结,尚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数据跟进。


参考文献

[1]任海莲.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下肢肢体残疾患者康复的影响[J].青海医药,2017,47(09):43-45.

[2]关书华.社区残疾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2016,26(24):153-154.

[3]邹佩.心理循证护理在工伤致残疾患者康复护理的干预研究[J].大家健康(术版),2015,9(17):252-253.

[4]沃志敏.对发生肢体和语言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27-29.

[5]刘曦红.分析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J].实用临床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25+198.

[6]李冬梅,张玉兰.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25-26.

[7]游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5):763-764.

[8]朱健文.早期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康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53-155.

[9]吕丽梅,梁建玲,杜敏蓝.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9):1151-1153.

[10]蒋爱丹,金颖颖,孙艳.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627-62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c816c9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