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落,一路桂花香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 刘列平 院中,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如烟,如雾,如尘…… 以前,看着这纷纷落下的细雨,心1中总免不了徒增几丝忧愁; 而今,瞧着这洋洋洒洒的微雨,竟是满心的愉悦。 这般变化,源于峨眉山那一场独特的“雨”。 “雨”中有迷茫,“雨”中有争论,“雨”中有酸楚,“雨”中有欢笑! ——写在前面 5月8日的清晨,小雨将至,我们带着紧张与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隆昌北到峨眉山市的动车,去赴一场约会,四川小语人的盛会。 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四川省2019年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展评活动”在峨眉山市第一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教材解读、配乐朗诵、课堂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我与统编教材的故事”五个项目进行团体比赛,比赛的具体文本为即将出版的部编版四、五、六年级教材中所选的11篇课文。我们泸州团队有幸抽到的是五年级上册琦君写的散文《桂花雨》。于是,我们便与“桂花雨”结下了不解之缘,跟着琦君一起“浸花香”,一起“摇花落”,一起品尝那段浓浓的思乡情。 未“雨”绸缪 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历经了两个月的时间,准备着…… 还清楚的记得,我们团队第一次相聚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在龙马潭区步步高商场四楼。一个长长的过道里,一张桌子,一壶茶,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李耘老师简洁明了地给我们讲解了本次比赛的意义、价值、作用;接下来就带着我们对省教科院准备选出的11篇课文进行解读和教学设计。这个“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何其难,因为这些都是新的部编版教材,每一篇文章在每一个单元所承载的“单元要素”不一样,即便是以前的课文,到了部编版教材中教学的内容也不一样。于是,我们便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一篇一篇的进行文本解读。紧接着,为了突出教学设计的“新、奇、趣”,我们思考着,交流着,争论着……遇到疑惑之处,李老师常常出来解围。就这样,我们从日出东方,谈到了月落星沉,那一次的晚餐也仅仅只是“外卖”而已。 还清晰的记得,我们团队第二次相聚是在三角梅花开的正艳的上午,在城西附小四楼的教师书吧里。这一次,我们主要是进行实操练习,以《白桦》文本为例,大致的展示一下“四大板块的展评过程”。李耘老师、周建校长、田主任和陈老师在城西附小的课例研究室里亲临指导。这次展示暴露出的问题颇多:文本解读时间太长,包含的内容太多,条理有些模糊;教学设计环节不够清晰,学习活动设计过于平淡;文本朗读虽然有了“代入感”,但似乎过于夸张;板书设计虽然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但书写不流畅,没有很好的体现“思维训练的过程” ……这一次,我们得知自己的不足,便从“线下交流”转移到“线上交流”,团队的默契度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不断地升华。 还清楚的记得,我们团队第三次相聚是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占满东边墙的下午,还是城西附小的那间课例研究室,但参与活动的人变了。李耘老师召集了部分县区教研员和泸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组成了一个指导团队,对我们的“素养大赛”进行了把脉。这次展示,我们以《夏天里的成长》为例,展示了素养大赛中的五个项目。大家的点评,让我们豁然开朗。教材解读既要关注文本内容,与作者对话;又要联系单元语文要素,与编者链接;同时还要考虑学情,尊重学生等。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教材解读,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板块教学,课时考虑要完整。朗诵要做到入情入境,把听者代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板书设计要有“整体意识”,我们板书的不仅是教学内容,还应该把“文本解读”以“抓关键词”的方式板书出来,板书还要反映出整节课思维训练的过程。讲故事要注意“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一次的讨论,确定了展示的方式。是采用“访谈式”“上课式”“集体备课式”,还是“情景串联式”,我们逐一的进行了演练,最终确定了“情景串联式”来展示我们的课例。这一次,讨论很激烈,但校园外,月亮早已落到了柳梢处。 “雨”中生结 从三月份的区级初赛,到四月份的市级决赛,历经整整两个月,六十多天的日子,天天都在“部编版教材”里打转转。之前,我一直承担“教材解读”的任务,后来由于要在展评活动中执教一节关于“提问策略”的研讨课,因此,我的任务换成了“板书设计”。相对于“教材解读”而言,“板书设计”略显轻松,以便空出更多的时间准备课例。时间终于熬到了五月,伴着绵绵阴雨,我们迎来了省上的决赛。李耘老师作为我们的领队,抽到了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桂花雨》,于是,大家便在这“雨”中开始了我们即将上演的故事。我们从下午三点后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教材解读”。因为有了充分的教材解读,才能进行适切的教学设计;有了灵动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进行对应地板书。 解读教材时,《桂花雨》成了我们难以解开的结。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初步了解作者借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在教材解读时,文本的内容,学情分析等,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在思考“编者把这篇文本放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时,我们走进了一条胡同里,认为这篇课文是要“找到作者借物抒情的具体方法是什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晚上十点过,教研员李耘老师来了,她不动声色地说:“部编版教材要简简单单的教,仅仅围绕单元语文要点进行。这个单元只是让我们‘初步了解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而不是去探讨‘借物抒情地具体方法’,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李老师真是一话惊醒迷茫人。就这样,由泸县梁才学校的康学超老师负责的“教材解读”在市教研员李耘老师、泸县教研员叶康会、江阳区教研员陈艳等人的梳理中定稿了! 教学设计又成了我们一个争论不休的结。怎样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全省脱颖而出呢?大家的争论把来自城西附小担任“教学设计”的何晓梅弄迷糊了。碎片化的设计首先被否定,我们打算提出一个问题贯穿全课,分板块进行教学,这样课堂不会很零碎。作为熊生贵老师“练能派”的弟子,江阳区教研员陈艳老师提出结合语文要素,设计“好好读、好好说、好好写”几个环节,以此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同出一门的叙永教研员梁希老师则提议:我们把整个学习活动创设成一个情境,以时光列车的形式,跟随作者一起梦回故乡。结合自己曾经参加过的培训,把课后的三道思考题作为作者回忆故乡的三个驿站,以此串联起学习活动,这样会更有趣味性。我和田洪慧、陈炬、金旭、徐子悦以及我校的张明会、阴小霞、谢娟、唐敏等老师还是觉得这课应该梳理出作者“借物抒情”的具体方法是什么,然后围绕“方法的习得”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单元语文要素”……大家的争论一直僵持了两个多小时,眼看时针就要转到十一点了。争论过后,自然就是一篇冷静,场内鸦雀无声。此时,我们发现“语文能力的训练”很重要,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很重要,再结合“部编版教材课后题”设计的特点,觉得“课后题”很重要,以及“作者借物抒情的具体方法”的梳理也很重要……于是,整合大家共同的优点,我们根据广大读者对琦君作品的评价——读者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着一张张的旧相片……何晓梅老师在田主任和陈老师等人的引导下,根据梁希的时光列车以及四个驿站,把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为三个部分:寻找桂花印记,品尝桂花香乐,采摘桂花物语。 板书设计成了我取舍难断的结。一块黑板就是一张洁白的画纸,里面的内容不能够太多,避免冗杂,但又不能太少,避免单调……板书又要很好的体现教学设计。根据之前的准备,我决定把板书的内容定为两条线:一条是课文内容的呈现,这颗传统板书共同的特点。另一条就是“语文要素的体现”。根据我的预想,在自己书写不是强项的前提下,如何在板书这块与众不同,我打算把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的板书一起呈现出来。这一点在比赛前的磨课中达成了共识,得到了李耘老师的认可的。结合琦君文本的特点,在教材解读中,我以三张“旧照片”的形式,抓住文本解读中的几个关键信息进行板书。在教学设计时,根据何晓梅老师的讲解,我相机板书。重点板书了“浸花香”“摇花乐”,“融情于物”“融情于事”……为了让整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dcd09a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