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重点二 1、 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2、 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 3、 甲骨文注释: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4、 东汉,《三略》又名《黄石公三略》,与《六韬》同为中国古代著名兵书。 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 5、 魏晋玄学:何晏 :《论语集解》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王弼,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 。著有《周易注》;郭象:西晋玄学家 。著《老子注》。 6、 魏晋南北朝,葛洪《抱朴子》,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葛洪《神仙传》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 7、 郑玄:不仅集古文经学之大成,而且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毛诗笺》、 《三礼注》流传至今。 8、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9、 陆德明:《经典释文》语音的发展变化和方言的客观存在使汉魏以来为经典所作的注音比较混乱,阅读不便。陆德明以“典籍常用,会理合时”为基本原则,统一注音。对经典的文字和内容也作了校勘、训诂。 《经典释文》对所注之书,均标明书名和章节,然后摘录字句,注释音义,绝大多数字都标明反切或直音。不仅为经典本文注音,而且还为注文注音,全书共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各种音切和诸家训估。因绝大多数音训原书都已失传,故本书保存的资料弥足珍贵。 10、 春秋三传: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 11、 《通典》:唐·杜佑,一部典章制度专史。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 12、 《通志》,宋·郑樵。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 。《通志》为纪传体,把“年表”改称“年谱”,把“志”改称“略”。由纪、传、谱、略、载记五种体例构成。 精华部分在于二十“略”。二十略对文献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校雠略》,《艺文略》,《金石略》和《图谱略》上。《金石略》和《图谱略》扩大了历史文献资料的范围。《艺文略》通录了古今存佚的文献,创立了新的图书分类方法。《校雠略》集中系统地反应了郑樵的文献学思想。是通志二十略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对文献资料的搜访,典藏,整理,使用等问题的看法都包括在内。 13、 《文献通考》(简称《通考》),元·马端临。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 14、 三通: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通考》三部系统的典章制度史。 15、 《太平寰宇记》宋太宗时期编写。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广泛引用了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体例上仿唐代总志,又增“风俗”、“姓氏”、“人物”等门, “人物琐事登载不遗” 。这种以人文结合地理的方式实被后世地志奉为典范 。 “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至是大变”。首次记录了宋朝绝大多数州郡的主户与客户户口统计,这对於研究宋朝的人口、户籍、阶级状况,也极为珍贵。 16、 《武林旧事》,南宋·周密。记事较多的笔记小说。 17、 宋代三大考据笔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科技类),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 18、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大型道教类书,录有宋以前之全部古道书。俗称“小道藏”。本书对道教的教理教义、本始源流、经法传授等作提纲挈领之阐述,是部概论性的道教著作。收录了汉魏六朝至北宋初的大量道书。 19、 宋•《五灯会元》,佛教文献。“灯录”即“传灯录”,是禅宗历代传法机缘的记载,譬如灯火相传,展转不绝,所以叫“传灯录”。“五灯”指五部禅宗灯录:①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②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③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④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⑤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 20、 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金戏曲作家。 “解元” 是当时读书人之通称。《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的长篇说唱文学,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 唐宋时,凡举进士者,皆由州县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称为“解”。后称科举时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元以后对读书人统称或尊称为“解元”。 21、 清·《四库全书》既是对典籍的大整理、大搜集,也有对典籍的大禁毁、大破坏。一共抄写了七部。 22、 中国文献学开创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后人用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开创的学问。 23、 “校讎学”是指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 24、 刘向·《别录》,我国目录学之祖,开创了叙录体目录的范例 25、 刘歆、刘向: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综 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对每种每类都加小序,说明其学术源流,类别含义,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 26、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27、 经部,儒家十三部经书:《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28、 史部:乙部为史,其类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事。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言动。六曰旧事,以纪朝廷政令。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八曰仪注,以纪吉凶行事。九曰刑法,以纪律令格式。十曰杂传,以纪先圣人物。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后世仍有调整增设。 29、 子部:含诸子十家,合并“兵书”、“数术”、“方技”三大类,唐以后又增释家、道书(神仙家)、艺术、类书、谱录等类,使子部内容庞杂,包罗哲学、军事、农业、医药、天文、数学、艺术、手工、饮食、动植物及阴阳五行、风水占卜和类书等各方面著述。其小说类还包括小说一类文学作品。 30、 集部:以《汉志·诗赋略》为基础不断扩展而来。《隋志》有“楚辞”、“别集”、“总集”三类,后世增设“文史”,《四库全书总目》又增设“词曲”,共为五类。 31、 经史子集四部中,经部为与经学有关之著作,史部专科性较强,集部特点也较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dee40703d8ce2f0066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