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新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文档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摘要]我们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蕴涵在古典文献典籍中,中国古典文献学要与时俱进,既要探讨历代学者研究古典文献的内在精神实质,又要在继承中有所发扬。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应至少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古典文献理论研究,二是古典文献整理与利用的实践。在很多时候,古典文献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是互为指导,同时进行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版本;校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极其丰富的传世和出土文献,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典籍的产生、开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缺乏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缺乏征也。文献缺乏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可见,“文献〞一词的最早含义:“文〞,指历史典籍、档案等文字资料;献,指活着的贤人的才识。今天的我们所理解的古典文献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肯定价值的古代图书档案资料;一是能传递信息符号的文物。前人已经在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目录的编纂、版本的鉴别、文字的校勘、训诂、古书的辨伪与辑佚等。这门学问始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勘、编目、编纂,以供后人查考。自此之后从汉代的班固、许慎、郑玄直到后来的纪昀、章炳麟、王国维等许许多多的学者从事过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的工作。 中国古典文献学应至少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古典文献理论研究;二是古典文献整理与利用的实践。二者互相交融,密不可分,必须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又必须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上的归纳总结。我们不能将二者孤立起来,有时研究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将古典文献学等同于纯理论的研究或者仅仅理解为古籍整理都是片面的。理论研究包含传统古文献范围内的研究,如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辨伪、辑佚等,还有一些新的理论研究,如古典文献的保存与复制理论研究、古典文献的检索与利用理论研究、古典文献学的编制理论研究等;其它理论研究还应包含古典文献的收藏研究、出土文献研究、考据研究、古典文献研究开展的历史研究、少数民族古典文献研究。而古籍整理与实践方面,包含了传统的文献整理、古籍保存与复制、古典文献学工具书的编制与出版、古典文献的检索与应用、出土文献整理、古籍电子化等。这其中很多时候理论研究与实践是同时的,是互为指导的。 目录之学就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开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目录的编纂与利用的根本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目录一词最早由姚名达提出,著名的目录学家有余嘉锡,梁启超,汪辟疆,孙殿起等。古今中外,许多大学问家都十分重视目录学,认为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是根底知识。清朝史学家王鸣盛在其名著《十七史商榷》中开宗明义地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以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要对其进行分类,目录之学必不可少,加上中国的历史绵延几千年,很多古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佚失,或者毁于战火,或者遭到人为的消灭,所以很多书依赖目录而存在。目录主要内容有书名,篇、卷,撰写者、时代,版本与内容提要。目录的主要类型,按照目录学著作收录的内容可以分为专科目录与特种目录两大类,按照目录学著作的编制目的和社会功用可分为官修目录与史志目录和私人目录。其中史志目录又可分为正史,国史,专史与补史。专史里有著名的“三通〞即唐代杜佑的《通典》,南宋郑樵的《通志》,宋末元初马瑞临的《文献通考》,这三部书在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我们后人学习与研究目录学,了解和运用古籍提供了方便。目录学的产生与开展有重要作用,“以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伪;以目录书之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以目录所载姓名卷数考古书之真伪;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因目录访求阙佚,以目录考亡佚之书。总之目录学的传承与开展对古典文献学的开展有重要意义,不可无视。 . 精品文档 版本之学乃是指一部书因编辑、传抄刻板、排版或装订形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本子,开展成德一门学问,主要包含版本目录学与版本鉴定两个方面。所谓 “版〞,原指供书写用的木牍。所谓 “本〞,指书的原本,渐成为书本的简称。版本学始于宋代。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开始列举同一书的,各种不同版本,可以说是较早的版本目录著作。研究古典文献学,必须学习版本学知识。中国古籍经由千年开展历程,其版本变化复杂多端,同一部古籍由于版本不同也会有诸多差异,如果读书治学不明版本,很简单导致错误。版本的类型从大方面讲可分为写本,刻本与活字本。版本学的研究方法包含版本考订和版本鉴定两块。于版本考订而言,一是要分析版根源流;二是要归纳版本系统。古籍版本鉴定主要是搞清楚古籍成书方法,鉴定谁写的,谁抄的或者谁刻的,抄写时间,刊刻时间,是否稀见,是否完整,版本之优势以及在现存各版本中处于何种地位。古籍版本的鉴定有重要意义,是从事科研的起点,有些古籍版本还没有经前人鉴定或虽经鉴定但结果有误,所以版本鉴定是很有必要的,要采取多种方法,包含明确撰写年代,细读前后序跋,验牌记,查避讳,考刻工,校对阅人年代,看字体,看版式,纸张,与装潢,查藏书印章与著录等来援助鉴定,其它就是利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定,这对于研究版本年代、出处等比拟有效。实际上版本学研究范围也包含了古籍辨伪。当然古籍版本鉴定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比方以不同方法成书的古籍的版本特征,预防伪本,从内容上考察版本,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增加感性知识。总之古籍版本鉴定有利于做好图书馆工作,方便读者阅读与文献参考的需要。 校勘学是指用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及有关资料加以比拟或用其他方法考订文字的异同,恢复一部古籍的本来面貌的一门学科,是进行古籍整理和古籍研究的根底。古籍整理主要包含:校勘、标点、注释、翻译、汇编、影印、辑佚、编制日录索引、鉴别版本等九个方面的工作。校勘除了本身就是古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外,还是其他八项古籍整理工作的先导。如果不先做好校勘工作而以误本为底本做这些工作,那么这些工作也就会相应地出现错误。校勘还有助于疏通文字词义。古籍校勘有几种常见的错误类型,即为衍文,脱文,误字,倒文与错简。叶德辉在《藏书十约》中谈到具体的校书方法,将校勘分为“活校〞和“死校〞。陈垣的《校勘学释例》中概括了他校勘《元典章》所用的四种校勘方法,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公认。一为对校。“即以同本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乃选定一个版本作为底本,与其他版本逐字逐句的进行比拟,录出异文,使用对校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即齐备众本,尽可能找到古籍的各种版本;底本要选择善本,方便读者阅读;对于宋元刻本不可全信;注意新发觉的简帛文献;应全面辩证的来看待“校是非,参己见〞的问题,把对校法作为校书的一个步骤,而不是唯一的方法;分析归纳版本的源流系统,比拟各种版本的校勘价值。二为本校。即“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就是比拟本书的上下文,用本书的语言、文字、知识等各种资料作为依据进行校勘,发觉并订正错误。三为他校。即“以他书校本书。凡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以后人所引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就是搜集、掌握他书与本书文辞有关的资料,进行考证。四为理校。即用理论知识,作为依据对文字校勘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推断。注释训诂之学乃是对古籍进行解释的学问。辑佚也是文献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它既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是古籍整理实践的一局部。辑佚是随着古书的佚失产生的。唐宋时期已经有人进行辑佚散失古文。但真正提出辑佚理论,始于南宋时郑樵的《通志·校雠略》。清朝辑佚的成绩十分突出,与文人为预防搅入政治纷争有关,不少学者埋头于校勘、注释、辑佚之学。现代的辑佚范围较之古代,范围有所扩充,包含小说、诗词、戏曲、科技文献等等。辑佚的意义在于恢复书的原貌,配成足本,充实古籍内容。辑佚的方法有几点:一是摘录佚文。此乃根底。二是挑选底本。一般挑选成书年代较早、记载较为详细的底本。三是注明异同。各书所引有异时要注明出处及内容。四是校正文字。佚文或不全,或误讹、或文字简略,必须进行校正方可读。. 精品文档 五是恢复篇第。对于零散见于各书的佚文要对其进行整理,分类排比。古籍的辨伪工作不是孤立的过程,它实际上是在研究目录、分析版本、校勘古籍、分析古文内容时同时进行的,因此古籍辨伪的方法也就是查明版本,考订其传播源流,考查作者生平,分析作品文风语体、征引文献、思想内容等。古籍辨伪十分重要,因为读古书而不辨明真伪,往往会误导错误的认识。而研究假设依赖伪书或伪说,则会误入歧途,产生错误的结论。古籍的保存与利用,包含古籍的收藏与复制;古典文献的检索和利用;古典文献的编辑与出版;古典文献学工具书的编制等。校勘的功用1.订正文字讹误,以利词义疏通2.校正文句 乱,恢复古书原貌3.找出正本,以便利研治学问4 辨伪,方法:1检阅历代书目,查明授受源流2审核历史事实,考订作者生平3分析作品内容,比拟语言风格4广求各种证据,重视出土器物 古籍的保存与复制,要求我们研究保存和复制方法,尽可能用现代技术使古籍能够完好无损的保存下去;还要注意研究古代特别的古籍治理和保存技术。古典文献的收藏也是必需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很多古籍正是由于收藏不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一是要明确古籍的价值。二是收藏应注意版本,尽量收藏善本,同时应注意辨伪。在古籍检索和利用方面,除了传统的检索查阅方法,还要尽可能采取现代的先进技术,进行数字化检索及查阅,这样不仅可以省时省力,也有益于古籍的爱护。因此,古籍电子化亦是古籍整理的一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工作。这需要大量从事古典文献学工作的专家、学者们付出大量的劳动.古典文献学工具书的编制也属于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范围,这些工具书有利于我们其他研究工作。考据研究也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包含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关于古文献的一切悬而未决的问题的考证,也包含对于新发觉的疑问的研究。考据的方法传统的作法是用文献考证文献,也就是利用校勘、考证、释义等传统笺注方法。但我们也应学会现代学术研究新思路,如定量分析与统计、中西比拟等实证性研究方法的运用。其它,古典文献学研究开展史、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也应该纳入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中来。 总之,只有强化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了解与研究,方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尽可能全面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并有能力对这些资料进行鉴别,确定可靠的版本。作为图书馆的研究与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这些宝贵的原始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以形成二次文献,供更多的人使用。 文献是知识的结晶,是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国学的复兴和文明的进步,我们信任文献学领域肯定可以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4. [2]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3. [4] 王晓璐;简评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科技信息2021年17期 [5] 赵淑梅. 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J]. 理论界 , 2005,(05) [6] 杨溢. 中国文献学开展历史轨迹[J]. 新世纪图书馆 , 2005,(04) [7] 柯平. 关于文献学体系结构的探讨[J]. 晋图学刊 , 1993,(04) [8] 李景文. 文献学研究状况综述[J]. 河南图书馆学刊 , 1990,(04) [9] 潘树广. 大文献学散论[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 2000,(03)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e2a771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