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赏析

时间:2022-12-13 00:17: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赏析

整理:青蛙王子

定风波

1.赏析上片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

手法:外貌描写或夸张或对比;情景: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情感:传达出一种面对人生的挫折那种的轻松、喜悦。

2.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 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

这两句表达出诗人独特感悟是: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何尝不是如此!一切政治风雨都会过去,经过了阵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及其超脱的人生观。 3.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

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二是风雨后斜阳相迎。

4.结尾“也无风雨也无晴”- -句语义双关,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析。

“风雨”和“晴”语义双关,既指野外遇到的风雨和晴天,又暗指人生路上的逆境和顺境。人生路上高低起伏,顺境不骄,逆境不惧,遇到任何事情能泰然处之,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5.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头斜照却相迎”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把夕阳人格化,通过夕阳“相迎”的热情态度,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带给他的无限喜悦之情。 6. 上阕“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隐喻将“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和骑马扬鞭的贵族生活进行对比,体现苏轼对真切而平淡的平民生活的认同。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人生感悟:自然界的晴雨都是寻常的,人生亦如此。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人生中的宦海浮沉、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性格特征: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

8.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 本词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9.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写了一次出游途中遇雨的经过。风雨突如其来,作者在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拄拐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印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主要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清婉、奇丽的画,上承“忆昔”下启“一 梦”

2.“长沟流月去无声”-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月光无声无息地映在流水上,并随流水悄悄地流逝,写出了环境的明净、幽美、 清寂、静谧的特点。寄托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既有对欢乐易逝的感慨,又有年华盛事悄然而逝、一去不复返的伤感。




3.请结合全诗分析“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包中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词的上片主要表现了词人对往昔旧游生活的怀念;下片则主要是对北宋灭亡国家沦陷的悲痛;颠沛流离、漂泊生活的孤独寂寞;对二十年来国家和个人的激烈变化的惊叹与感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 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作者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看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

2.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言,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3.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上片中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并大胆地对月发问,表达了内心的愤懑愁思,展示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重用的英雄的内心矛盾;下片作者大胆想像,利用一个神话传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和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 这首词是作者在自己力主抗金、反对妥协投降的主张得不到采纳,自己又得不到重用的情况下写的。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词中的桂婆娑应该指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金人的势力。)

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词的上片把酒问姐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地表现了词人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5. 两词中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和“被白发,欺人奈何”分别问月,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词借怨月偏在别时圆,衬托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又含蓄地表达对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乙词怨月凭空让人披白发,表达年华空逝的苦闷和怀才不遇(功业未成)悲愤与痛苦。

浣溪沙

1.简要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 一句中“断”字的妙处。 “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现象,更描绘了人被阻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

2.这阕词下片开头两句的量词“一”"半” 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两个量词,写出了与丰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的空阔荒凉。 3.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的方向前行,凛冽的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在遥远的边,萧瑟的深秋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悠远的遗憾何时能平复! 4. 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句的表达效果。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吹断二字形容风声大过马嘶声,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也暗示心态悲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03e466aa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