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之筮法,六十四卦可以演变出多少种卦的含义或结果 《易经》的中心内容是六十四卦,有卦象、有卦数、有卦辞、有筮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易经》分为象、数、理、占。 孔子在《系辞传》中讲,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历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历而后挂。 这里孔夫子为我们记载下了古人的一种筮法,有了六十四卦,又有了筮法,这才有了周易的千变万化,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正象周易大家金景芳先生所说:筮法很重要,是《周易》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哲学的意义上说,它的重要性至少不亚于卦。古代不止一种筮法,《周礼·春官·筮人》提到古有九筮。可惜后来九筮大多失传。 上面讲的古人的筮法分为四步,“分而为二以象两”是第一步,《易纬·乾凿度》说:“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把四十九根蓍草信手一分,分为两部分,两只手各分得多少根不一定,49未分时,它是一个整体,它象太一即太极,分而为二古人认为是有意义的,即是太极生两仪。 “ 挂一以象三”,这是筮法中的第二步,从分为两部分的蓍草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于是49根蓍草形成为三部分,这三部分拿出的一根为人,其余两部分为天地,这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天地生万物,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相参,显示出人在天地中的重要地位。 “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之以四就是四个四个的数,从象征天地的两部分中48根,分别以四个四个的往外数,数学上相当于将两只手中的蓍草各除以4,一只手的蓍草除以4,可能余1,则另一只手的蓍草必余3,一只手余2,则另一只手必余2,一只手除尽无余,则另一只手也除尽无余,无余则视为余4。最后每只手的余数不外乎1、2、3、4这几种情况,而两只手余数的和不是4就是8.,四个四个的数以象征四时,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这一点很了不起,它说明古人当时已有了自然界四时变化的观念,再加上下文将要提及的关于闰月的思想,说明作易的人已懂得历法,人们认识天地自然是从历法开始的。 “归奇于历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历而后挂”,这是筮法的第四步。奇是每只手过揲即除以4之后的余数,一只手的余数为一闰,两只手的余数为二闰,这就好比历法中五年有两年是闰月年,即“五岁再闰“,“归奇于历”就是把两只手的余数放在一起,这样就得出了第一个回合的数,这叫做一易。接着还需依同样的方法进行两个回合,即要进行“三易”得到三个数才能得出一个爻来。这个爻是阳爻还是阴爻呢? 阴爻或阳爻的确定,筮进行“三易”即三个回合后,再将三次的余数加在一起,其总和有四种可能,即24、12、16、20。再用48减去三易的和数除以4,所得到的数有四种可能,即六、七、八、九。六为老阴,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得六或八为偶数画阴爻,得七或九为奇数画阳爻。其中六或九为动爻。 这样我们看古人得出一个卦要经过六遍十八易,《系辞传》有:“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乾卦六个阳爻,阳至极,故为老阳,按以上筮法,每三易的和数应是12,48根减12根等于36根,36除以4得9,九为老阳,得出乾卦的一阳爻,六个阳爻即有六个36根,即216根,即为乾之策。同样坤卦有六个阴爻,为阴之极,故为老阴,按上筮法,每三易的和数应是24,48根减24根等于24根,24除以4得6,六为老阴,得出坤卦的一个阴爻,六个阴爻就有六个24根,即144根,即为坤之策。乾坤之策加起来即360策,“当期之日”,即应一年360天,这就是我国的农历历法一年的天数。“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这就是上面讲的筮法,四步十八变而成卦,经过不断的变化,引而伸之,即可得到六十四卦,天下之能事尽在其中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这里的“神”不是鬼神,而是变化之道显示出来的某种信息,某种契机。 那么,今天我们所用的八卦预测方法,是在古人的基础上研究简化的方法,即“六摇八卦预测法”,得出卦的方法简便了,达到的效果基本一致。 六十四卦可以演变出多少种卦的含义或结果呢?以当今主流的分析卦的方法,有主卦、有变卦,不考虑互卦的情况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c9c27f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