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忠孝节义向来被认为是是中华传统美德,其中孝占有重要位置。万恶淫为首,百善孝行先,这也是流传甚广的古训。古代中国把“孝”置于很高的地位,古代有关“孝”的典籍也很多,有《孝经》,《弟子规》《百孝经》等。 我个人认为,孝可以分三点;其一、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担心或伤心。 《孝经》中孔子对曾参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为人父母的都深有体会,从小到大,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出问题。如果孩子自身不注意安全,出入无常,身处险地,或打架斗殴,胡作非为,使父母整天为之提心吊胆,甚至导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恶果,无疑是最大的不孝。 所谓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冬天穿得暖和和的,夏天弄得干干净净,早晨到时起床,晚上按时休息,学习时期认真用功,工作时期扎扎实实,该结婚时要结婚,该生子时要生子,结交正派的人,不做违法的事„„ 这些生活上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也是“孝”的表现。 其二、在现有物质条件下,满足父母的生活所需,尽到赡养的义务,使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生病时得到治疗,年老体弱时,生活起居有人照料。 二十四孝故事中,也有不少在物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赡养孝顺父母的例子 其三、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孝”更多地包含一种情感或态度在里面,故有“孝顺”、“孝敬”等词语组合。弟子规》很通俗地诠释为“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现如今提到孝这个词,一般人理解为在物质上供养父母,可是人们同时也能喂养狗或马之类的宠物。如果没有‘敬’字在其中的话,供养父母和喂养犬马之类的动物有何区别?“孝”也不单纯是“给父母洗脚”之类的行为,应该从感情或认识方面使去领悟孝的内涵。 其四,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谈到孝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上三个层面讲的是父母活着时要事之以礼,孝的第四个层面即是父母去世之后应“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按照当地的风俗礼节埋葬、祭奠去世的父母。 其五,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一味顺从父母,这种“愚孝”不仅不是孝的体现,反而会害了父母。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使父母改正,这一条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十分有意义。 总之,尽孝要用心,要细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ec135101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