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智慧 运用“智慧”这个词语,似乎带有某种高尚的含义。但这里我要提的“演说智慧”是刘一秒的一堂研讨课程,对于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不多加评论,此类言论在网络上汗牛充栋。我想谈些课程的感悟,也算是为“智慧”画上个句号。 卷首语:你被什么打动,代表你处在什么高度(听似很有道理,但究其实质,就是从听者角度出发)。开篇要义,语言的自由表达不会先天具备,三天的学习可以舌灿莲花,语惊四座,那是痴人说梦,优秀的演说家都必须经历非常艰苦的训练,正如奥巴马通过8年的演讲训练才达到今日的成就。 说话的用途很多,但用于管理的表达,最主要是让听者采取行动。那么如何表达,听众会采取行动?这是这次课程的重点,首先,我们要有见地,就是独到的见解,此处刘一秒提出的三个命脉我认为不足为道,皆是推销课程的暗喻表达,1、继往开来(全员生发系统),2、与时俱进(老板的精神世界——宗教智慧),3、切身体验;关于第3点,这里还要展开说一下,就是我们的表达必须真实,你所说的“见地”必须是你感同身受的,如果我们所说不是自己的真实体验,那么表达就会没有底气,也没有力量,正所谓实践是表达的基石。人云亦云的表达也谈不上见地,到底如何达到见地,我的观点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他所谓“名师开路、自我生发。”皆是子虚乌有。 其次是气质,即坚定的信念,这是演讲者最为基本的素质,丧失这一点,演说不可能成功。信念就是确定的感觉。“明确产生力量”,语言的表达必须蕴含无比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可能打动听众,感染每个人,而这也成为该课程推销术的又一亮点,因为听者对讲演者的信念坚信不移,最终促成了产品的销售,这是对成功的渴望,和金钱的崇拜。同时,明确的信念源于全局的思维方式,就是编制一张网,使听者思维的区域固化,反过来用强大的细节骨架支撑整体的感受,为什么传销的复制模式如此有效,原因应该就是如此。 第三是逻辑,就是表达的顺序,正确的逻辑表达关系,可以达到演讲者所要表达的目的,而错误的逻辑关系,可能适得其反,如宗教的说服顺序:1、诱因;2、问题;3、解决;4、好处;5、行动。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我们的表达可以有非常显著的改变,课堂上的方法比较简单,但真的逻辑需要不断实践和学习,思维缜密、表达清晰是不断训练的结果。 最后是激情,这个不难理解,激情的三大来源:1、伟大的梦想(乔布斯,不可否认的伟大演说家,他的梦想:改变这个世界。)2、帮助别人、与人分享;3、不同的场合训练。 谈到沟通,重点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听者接收到的信息,所以理解听者的感受尤为重要。首先影响的前提是记忆,听者原有的记忆与演说者的表达产生碰撞,就像海岸和海浪。因而智者的表达是听者修行的媒介,学习是引发新的思维和方向,并促使自己深入思考,乃至觉悟。其次是环境,环境决定听者的感受,1、听众在大的场合下,只会关注大的,概念化的印象;2、听众在小的场合下,才会关注某些观点、思维和情感。演说者只有比听众更加了解环境对听众的影响,才可能运用好场的力量,训练不同场合下表达,做到像与一个人交谈那样与三百/三千人交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终成为造场高手。第三是方式,即听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涉及三个方面:脑、心、神,其中,语言的信息大部分是脑接受的,这里提供了信息输入的条件:1、表达一定简单明了;2、必须赋予逻辑,这是谈判过程的最主要方法;3、表达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只有具备上述特征的信息才能够最终被听者的大脑所接受,形成记忆。所谓心灵相通、心有灵犀则是属于“心”层面上的沟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0e4f2b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