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宇宙、自然与人生关系的诗句 中国人自古相信天人合一,描写“宇宙”的古诗词繁若星辰。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还有李商隐的那首著名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仅月夜小调写尽宇宙的情思的诗就无法计量,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杨万里那“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更有那描写宇宙恢宏博大的诗句如: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作为景色描写的,已有宇亩无限飘渺的宏大气势。 曹操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取尽宇宙的宏大旷达。 更早的还有屈原的《天问》,更是一场人类与宇宙精彩对话。 最典型的当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首以孤篇横扫盛唐的巅峰之作,充满了宇宙意识!该诗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花、月、夜图,诗人在丰富细腻的情感中渗入了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宇宙事物相互关联的种种幻想,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是何等明亮透彻,美妙的景色让人不禁感叹到宇宙的深邃和永恒,在这浩大的宇宙中,个人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 诗人用这种蓬勃的空间感,扩大了自身生命的空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眼中的海并不是他看见的海,而是他生命经验的扩大,因为他并没有在海边,这种空间的宇宙意识,让人们可以借助文字,借助生命的体验,让视野变得更加的广大。 从中西古代哲学的区别来讲,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人比较重视认识事物的结构、特性、本质和现状而我们中国人则更侧重于认识宇宙万物对人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天生具有了一种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中国人始终认为万事万物相互作用,这种宇宙意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这种根深蒂固的宇宙意识,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于文化作品中,在诗歌中所呈现出的情景交融,以景写情,一情一景的整体艺术风貌便是一种体现,包括中国绘画上的散点透视,其深层根源都在于中国人对于整个宇宙的这种根本的认识。 庄子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113fa5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