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读后感【一】 读书是孤单的,它不同于看电影,可以几个人一同分享,共同嬉笑;读书又是幸福的,他会让一个深邃而久远的声音穿越空间和空间的限制来与你交流,讲述他的感情,讲述他的故事,也许它为许多人讲过,但此时他此刻只为你一人讲述,今天为我讲述的是鲁迅先生。 提起他的鲁迅全集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奋斗,一尺为出发点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1920年春,他到了日本学习。他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同时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积极参加推翻清朝政府黑暗统治的活动。1903年他依然剪去了象 征清朝政府统治的辫子,拍了一张照片,并在后面题诗云: 灵台无计逃仙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表现了鲁迅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身许国, 以身报国的宏伟志向。这样的豪迈,这样的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学习,爱国永远是内心的呼唤,爱国不需要理由,不爱国才学要理由。 1094年8月鲁迅结束了日语的学习,转入医学,救治, 像他父亲似的被误治的病人的痛苦战士还可以去当军医。可是课上一次幻灯片的播放有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也是在那颗爱国心的驱使下,他得出结论:凡是与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多么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于是她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用笔做武器来警醒麻木的国民,。 在他的这次经历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鲁迅的笔下有着众多的看客:《阿Q正传》中的阿Q叫喊着杀头好看,《药》用革命者的血来治痨病的华家,《复仇》中的庸众看着神之子耶稣被钉死,却麻木的唾弃他;《示众》中的看客。鲁迅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却又包含唤醒民众的热情,这也深深的体现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本质,并不是真正的厌恶,如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都是为了揭露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进而彻底改造国民性,进而改造中国的社会。 1909年夏回国,便开始了以黑暗势力长期的韧性25年间发表了《呐喊》《彷徨》。在这两部作品中反封建的意识尤为突出,在《狂人日记》中借人之口,说出了这个世界是吃人的世界,整个历史也是吃人的历史,将来时容不得有人吃人的,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知识分子的命运也时时牵动鲁迅的心,,尤中的知识分子有几类,一种是受封建毒害却仍不觉悟的如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还有封建的卫道士,如高老夫子,《肥皂》中的四铭,还有在革命中迷失或求索的知识分子,《在酒楼上》《伤逝》,其是《伤逝》告诫青年不能把追求自由婚姻当做最高理想,要想在社会没有解放之前单独解放是不现实的,在理想实现后要放眼更高的理想即人民群众的解放。鲁迅也正是这样的人,他是可以爱国为己任,调整道路,目标只有一个,与《铸剑》里的黑衣人一样,就是为欺压受苦的人民报仇,唤醒人民,解放人民,最终实现中国的强大,让沉睡的巨人崛起,巨龙腾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真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位远处飘来的先哲用他的一生最好的诠释了爱国。 鲁迅全集读后感【二】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是 1961 年 9 月 25 日,在纪念鲁迅诞辰 80 周年时,毛泽东热情洋溢写下的两首诗词。 诗中评说了鲁迅的人格和诗品,热情赞扬鲁迅在国民党反动 派黑暗势力统治下勇于周旋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 歌颂了鲁迅伟大的人格 和刚烈的血气。其实早在 1940 年,毛泽东在他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 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 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 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 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我喜欢读鲁迅,喜欢他的文章及文风。虽然上高中的时候学得有点涩,但 他的傲骨和不训,深情和执着让人感动。喜欢他的百草园,喜欢他的孔乙己, 喜欢他的雪,更喜欢他的刘和珍君。其深沉的目光、泼辣明快的语句、高亢的 笔调、犀利的文风,都让我很喜欢。我觉得他的笔力足以力透纸背,将那个特 殊时代所造成的人性与社会的阴暗描绘得入木三分,不仅悲天,而且悯人。带 给我的绝非只有震撼,而是更多的思考。 《鲁迅全集》一书收录了包括鲁迅小说、散文、杂文在内的全部作品。其 中, 《呐喊》 表现出了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彷 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20c22433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