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宝黛爱情 以往官方红学认为宝黛都是封建社会里的叛逆人物,他们之间的自由恋爱并不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因此才被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们所扼杀。这样的观点宛如他们所批判的八股文一样,空泛笼统,毫无新意,按这样的说法,封建社会里无论什么样的爱情悲剧都可以用这个公式往上套。实际上所谓封建社会不允许自由恋爱,也只是遵从父母之命,体现的是对父母的孝道,因此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并不是有法律规定不允许自由恋爱。换句话说,如果自己家的孩子看上哪家的姑娘了,和父母说明,只要父母同意,走一下“三媒六证”的手续,这家的姑娘就可以娶进门了。在《红楼梦》里薛蟠和夏金桂就是这样的例子。两人并不是包办婚姻,薛蟠在外出贸易时遇到夏金桂,两人私定终身,薛蟠回家就像母亲薛姨妈求娶夏金桂。薛姨妈本来不同意这门婚事,但耐不住薛蟠的软磨硬泡,最终还是答应了。所以不管夏金桂过门之后和薛蟠打成什么样,至少薛蟠还是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婚姻。 所以我们再来看宝黛之间的爱情,不得不说两人没走到一起也不能全怪社会。他们俩也都有责任,当然贾宝玉是要负主要责任的。林黛玉是个孤女,没有家庭可以依靠,也没有力量去争取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她所能做的也只有紧紧抓住贾宝玉,不让他对自己有二心。比如她曾视薛宝钗为仇敌,对史湘云也不爽。但后来她发现无论是薛宝钗还是史湘云都是心地善良之人,和贾宝玉也没有那层意思,所以她也就和和薛、史两人和解,成了闺中密友。之后的日子是林黛玉人生中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间,真正是抛开烦恼,无忧无虑。和贾宝玉以及一帮姐妹吃喝玩乐,吟诗填词,而且又认了薛姨妈当干妈,和薛宝钗成了姐妹,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但林黛玉没有想到的是对她和贾宝玉的爱情威胁最大的既不是薛宝钗也不是史湘云,而是荣府的高层。只有他们才有权决定谁是宝二奶奶。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贾母。贾政和王夫人虽说是贾宝玉的父母,但也得听老太太的,即使是他们给贾宝玉选个媳妇也要争得老太太的同意。所以在薛姨妈说要给宝黛说媒时,屋内的婆子也跟着起哄:“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不过薛姨妈并没有去贾母那说媒,因为她毕竟是个外人,对于贾宝玉的终身大事关系到这个家族的未来,因此她在贾母态度不明之前也不敢贸然去说。 而林黛玉是个女孩家,不可能去主动和贾母说要嫁给贾宝玉,但贾宝玉是可以和贾母去说的,遗憾的是贾宝玉自始至终都没有主动去争取。更让人不解的是贾宝玉甚至没有和林黛玉正式表白过,只是旁敲侧击地用两句闲书中的话试探:“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以为这是在调戏自己,又羞又气,也没搭理他。贾宝玉可以说既没有和林黛玉正式谈表白过,更没有对两人未来生活的打算。而且他和林黛玉也有点犯相,动不动就大吵一架,很大原因也是由于两人之间缺乏沟通。虽然是林黛玉无理取闹的时候多一些,但贾宝玉太不定性,没有让林黛玉感觉到安全感也是主要原因。而每次吵架贾宝玉并没有把林黛玉哄好,只是不停地为自己解释,但却没有给她什么保证,唯一的一个保证就是“你死了我当和尚去。”结果后来真应验了,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对于林黛玉来说也有自己的问题,她确实不如薛宝钗懂事。她从来没有主动去关心过长辈。也可以说除了贾宝玉以外她也没有关心过任何人。比如对贾政和王夫人夫妇乃至于贾母都从来没有主动去问候过。她和贾政基本没有交流,尽管贾政是她的亲舅舅。她和王夫人关系更一般。金钏出事后薛宝钗第一时间到王夫人那看望,但林黛玉却没露面。如果说林黛玉品性清高,不屑于搭理王夫人,那么贾母是最疼她的外祖母,生活中一直关照她,而在书中我们只看到贾母如何关照林黛玉,却看不到林黛玉主动去关心贾母。要知道在这个地方,贾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而且年事已高,而林黛玉却从来不关心这位自己唯一的亲人,不得不让人感到很奇怪。 所以贾母最终选择薛宝钗而不选林黛玉也是有理由的,正如她所评价薛宝钗时说的那样,“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有人认为通行本后四十回贾母由一个慈祥的外婆突然变成了“狼外婆”,支持王熙凤的“掉包计”,间接造成了林黛玉之死是篡改了原作。我倒觉得贾母选择薛宝钗是合情合理的,贾母对薛宝钗的喜爱从开始贯穿到最后,最终选薛宝钗也并不奇怪。 所以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尽管有外力的成分,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原因。他们既没有经营好自己的爱情也没有为自己的爱情去争取。因此他们的爱情基础其实是很脆弱的,稍有外力的干扰就变得不堪一击。而这其中最悲催的还是林黛玉,贾宝玉毕竟还有薛宝钗,但林黛玉除了他就再也装不下第二个人了,最终也为爱情而死。这样的女孩也的确很让人心疼。她的悲剧是也是因为太过痴情,以至于自己情深不寿。其实贾宝玉这个公子哥并不值得她如此付出,她还是自己心理出现了问题,钻进了牛角尖里出不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3cf882f6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