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时间:2023-03-30 13:2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在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日渐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的核心问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 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整合的课程,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或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现代教育与时俱进,新课标提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含义分析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中,信息技术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缺的要素。“整合”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 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通过“整合” 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科整合指的是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热情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纵观目前所有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和论述的观点来看,整合的作用应该是双向的,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会引起学科课程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内容、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的整体变革,而且同样也应该引起信息技术在应用层面、技术层面以及研究层面的重新构建与发展。



二、 整合的目的

() 扩大信息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历史教学的难题之一是信息来源的单一化和教学方式的呆板,信息技术的使用应致力于打破这种沉闷、死板、让学生感到无聊的教学方式。网络上有广泛


的信息源,可以将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实时地提供给地球上的任何人使用,为交互性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

() 改变信息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信息技术却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些问题。音像资料的播放可以让学生随机进入历史情境,亲眼“目睹”当时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历史地图上的行进路线和事件发展态势可以动态展示,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发展过程;散乱的知识点可以整理成立体的结构图示,使学生一目了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不待言。

() 开辟学史“第二课堂”,扩大学史视野

学生学习历史本来就是多渠道的,其中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选择一些历史影视作品和可看性强的历史实况纪录,课外组织学生观看或租借给学生在家庭电脑上观看,并组织一些观后讨论。这种第二课堂的历史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扩大学生的学史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素养。

()开发与文字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经济落后地区,“整合”的首要障碍是无资金解决硬件设施。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制约“整合”效果的主要是软件不配套。信息设备的迅速装备为教育件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也使这一任务更具紧迫性,应在编写教材的同时组织力量开发配套软件,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成为现实。

三、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 (一)信息技术课教学要积极主动地与各学科融合

从学科的基本属性上讲,信息技术课作为学科既有其独立性又有与其他学科的相容性。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是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无论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还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只有以其他学科内容为载体才能使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苍白枯燥。

(二)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教学或学习的辅助手段,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由于信息技应用的介入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种情形:(1)展示型教学。教师利用计算机或网络以一定的文档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如文本文档的输出、演示文稿的放映、一段视频或者音频文件的播放、学习资源的展示等。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2)资料型教学。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借助某些学习软件或从网络上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完成某项特定的学习活动。3)拓展式教学。把在课堂内还没有完成或者需要拓展的学习任务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予以解决。因此,在课程整合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或学习活动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的进行,以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ff0628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