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王墨溢 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趋于成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准备走上独立生活的时刻,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爱美,最想表现美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有些外在特点也表现出来:思想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完整,因而对“美”的理解也存在着某种偏差,比如时下校园中流行的带手机,上网聊天,染发及不愿穿校服等现象,都说明了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美,而去赢得他人的欣赏。因此,对“美”有一个正确、恰当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拥有真正的美,这就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定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鉴赏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鉴赏力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审美态度,即要以审美的、非功利的态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这种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能力,没有经过审美训练或审美经验不丰富的人,是很难理解更无法提及鉴赏的。以雕塑作品“维纳斯”和“拉奥孔”为例,前者具有优美的曲线,圆润的形体,静穆的女性美,只要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这座雕塑,大部分人都会发出“美的感叹”。而后者则表现了拉奥孔被蟒蛇缠绕至死前的惊恐、挣扎、人物形体极度扭曲,面部表情狰狞,具备美术鉴赏能力的人可以从中体会到崇高之美,而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只能看到痛苦、并认为毫无美感可言。 由此可见,美术鉴赏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能力,而是通过后天有意识的训练,逐渐培养起来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美术鉴赏力呢? 首先要学习相关的艺术知识,包括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技法理论,对于中国美术史的学习,我们不仅要熟悉“吴带当风”的吴道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黄筌,徐熙;“照耀古今,为万代师法”的董源、巨然,以及唐寅、文征明等吴门画派,郑板桥、李蝉等扬州画派及各个时期的代表画家,而且要体会到唐的雍容华贵、宋的精细严谨、元的清幽淡然、明清的“水墨为上”,熟悉不同历史时期代表画家及其所属流派的特点。同时,也要熟悉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情况,知道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等产生于不同时期的绘画流派的风格特点。对中外美术发展史了然于胸,能使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找到相应的参照物。欣赏作品时,可以把作品放到历史中去,这并非是要大家一接触到作品,便马上去考虑它的历史背景,对于作品形式美的感受还是要放在首位,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美术知识,才能使作品的鉴赏更深刻、全面。 二、了解优美的音乐语言,也可以使我们增强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是所有艺术形式中表达情感最为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深受大众的喜爱。它以中外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以欣赏者为审美主体,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感受及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个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比如欣赏古筝曲《东海渔歌》这首乐曲开始旋律优美,曲调轻柔抒情,似乎描绘了一幅蓝天白云、渔民扬帆出海的画面。然后节奏对比强烈,音乐效果突出,表现力强,把听者的思绪带到作品所描的渔民劳作时的场景中。乐曲的高潮之后,更是别有韵味,夕阳西下,人民满载而归。轻柔含蓄的结尾,颇有余音绕梁之感。我们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很难实行一个严格的欣赏标准。不同的欣赏者由于不同的人生经历、文化修养,在不同的环境,欣赏乐曲时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都会感觉来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从而达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涤荡自己的心灵的作用。 三、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也无处不在 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等,都能给我们以“生活处处皆美好”的感受。 李健吾先生在文章中写到“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泰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这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比喻句而已,而作者竟然可以把它比作生命,让更多的读者理解,了解这条路的艰难,也说明了人生是多么艰辛!如果我们能够勇敢的战胜困难,那么就会有不同的惊喜哦!品味经典,能培养我们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化内涵厚重的作品,审美趣味浓郁,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审美水平的提升。我们要善于在文学作品中去寻找美、感受美。 四、丰富生活阅历,培养发现美的眼光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到了艺术家们的手里,就变成了艺术品。由此可见,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艺术鉴赏也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在学习之余,还要多关注生活,自觉丰富人生阅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的。 综上所述,优秀作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审美眼光。因此,我们要善于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自身修养,为将来的美好人生注下一笔浓墨重彩。 (山东肥城市泰西中学高三十六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99fd68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4.html